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司法“小建议”做出审判“大智慧”

2013-03-13 09:02: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司法“小建议”做出审判“大智慧”

上海司法建议预警社会风险堵住管理漏洞

 

□ 学习贯彻十八大·聚焦公正司法

一张超市门前的停车行政处罚单引发了公安部门对出租车候车点的调整;10份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促使某名牌大学对招生简章中“虚假广告”进行自省;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桥让建交委迅速督促乡镇街道对农村桥梁进行全面检查和改建……这幕后的“推手”,就是一份份发自上海各级法院的司法建议。

从近日召开的上海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2012年,上海全市法院共计发送司法建议和审判白皮书658份,同比增幅近11个百分点,被建议单位反馈率达84%。

乐做“司法诸葛”

2012年4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在淘宝网销售假冒“安利”牌倍力健、维生素等保健产品的案件。案件审结后,法官发现,依靠网络平台尤其是淘宝网进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情况日趋严重,涉案商品开始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涉及民生的领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两个月后,一份司法建议书被送到了淘宝网。其中,法官提出了严格落实食品类卖家准入制、设立侵权投诉处理中心、实行经营商品合法手续审查制度等诸多建议。淘宝网予以了积极回应,表示将不断完善平台的规则、系统,严格准入制度,加强与品牌权利人的合作,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信息体系。

这只是上海法院就民生问题发出司法建议的一个案例。早在2009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推出了“司法建议信息库”,规范和推动了司法建议工作。近四年来,借助这个平台,一个个“司法诸葛”就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类深层次问题把脉问诊,开出一个个良方。

注重沟通互动

2012年,上海市高院进一步推出了“审判管理工作平台”,“司法建议信息库”也被整合进了这个平台,并对运行效能进行完善和优化。为了让每一份司法建议“掷地有声”,上海法院要求司法建议撰写人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互动和沟通,跟踪督促,使一条建议有始有终。

2012年1月,卫生部收到了一份以在院前急救工作建立险情解除确认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司法建议,该建议源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

家住徐汇区的张某因煤气中毒拨打120求救,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因敲门无人应答收车离去,张某等3人死亡。张某的父母认为急救中心对女儿的死亡负有法律责任,便把急救中心告到法院。

尽管徐汇区法院判决认为急救中心未违反急救快速处置原则,无需对张某等人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但三个鲜活生命的消逝,还是让承办法官左静鸣心痛不已,于是有了这一份司法建议。很快,她收到了答复,卫生部表示将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中对该司法建议的内容予以认真研究。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高院还出台措施,加强了和政府法制部门的联动机制,以求得司法建议的最大效果。

放大司法智慧

“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是保障司法建议工作持续、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市高院副院长沈志先对记者说。上海市高院每年将评选出的优秀司法建议书和优秀审判白皮书汇编成册,向全市法院推广,把“小建议”做出了“大影响”,形成了“大智慧”。

“我们将着力推动对类案建议的制发,提出有深度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司法建议预警社会风险、堵塞社会管理漏洞的能动作用。”上海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任涌飞说,“推动完成覆盖全市法院各层面、涵盖审判执行各领域的综合性审判白皮书的制发,进一步提升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通讯员 卫建萍 严剑漪 记者 刘 建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