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2013全国两会> 两会快报

给“后世博”一份“先见之明”

2013-03-12 09:39: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世博法庭法官在审理涉世博案件。奚晓诗 摄

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4月30日,世博法庭审结“后世博”案件84件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如期举办。

此前的3月25日,世博法庭“应运而生”。立案接待、开庭审理、调解、判决……一系列的工作接踵而至。法官们一边办案,一边思考。

“这份司法建议凝聚了全庭的智慧。”再次提到这份司法建议,当时在世博法庭负责情况调研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黄鑫感慨地说,“世博会开园后,我们受理的纠纷有不少已经调解或者撤诉,这种妥善处理案件的方式得到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和外国展馆总代表等国际人士的高度赞扬。此时,长期关注世博纠纷预测与应对措施的时任庭长陈雪明和副庭长张海娟已开始考虑起‘后世博’的一些问题了。”

黄鑫记得,在世博会接近尾声时,世博法庭多次召开全庭讨论会,对庭内已经受理的各类案件进行了仔细梳理。

他们发现,在世博法庭已经受理的57件纠纷中,有30件属于因世博工程建设所引发的建设工程、承揽、货物买卖、设备租赁等合同纠纷,所占百分比达52.6%。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世博会闭园后,前期建馆存在遗留问题,闭园拆馆有可能会再次发生纠纷,到时矛盾如何妥善处理?作为临时建筑物的世博场馆一旦灭失,审计审价工作将无从下手,如何应对证据保存的问题?世博场馆的运营虽然有工商部门的注册,但有效期只到10月31日,世博闭幕后主体消失,债权债务人找谁起诉……

梳理分析,预测研判,世博法庭总结出五大方面问题,并立即起草了一份司法建议。2010年9月7日,这份建议被送到了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22天后,浦东法院收到了世博局的复函。

世博局表示,对司法建议的内容高度重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杨雄、世博局局长洪浩专门就世博会参展者合同争议协调处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并组建了由世博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参展者合同纠纷协调处理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商纠纷情况和趋势,并就重大纠纷进行协调处理。

“对法院的建议,我们将通过五项措施予以落实……”

由于对“后世博”期间的建筑工程合同等纠纷进行了科学预测,并及时发出了针对性强的司法建议,纠纷防控和预警机制起到了良好效果。相关纠纷得以防范在先,即使进入诉讼程序,绝大部分也通过双方协商,妥善化解了矛盾。据统计,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4月30日,世博法庭审结的“后世博”案件共计84件,其中判决9件,其余均为调解或撤诉结案。

这些案件中,包括拉脱维亚馆近千万元的工程款纠纷、瑞士馆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葡萄牙馆服务合同纠纷等,这些案件的解决赢得了外籍当事人的“口碑”和社会大众的认可。世博法庭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世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授予“2009-2010年度集体一等功”。

2011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各项撤展工作圆满完成,坚守402天的世博法庭如期完成了历史使命。2012年6月,第一届全国法院十大优秀司法建议评选中,这份司法建议榜上有名。

代表热议

严诚忠代表:

司法建议助力平安世博

“平安世博,司法相随;和谐世博,公正相伴”。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世博法庭的口号仍然不时地在记忆中回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说,为上海世博会特别设立的浦东法院世博法庭,在世博会举办和撤展期间,立足司法审判职能,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为世博会的平稳运行和顺利撤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份司法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严诚忠说,法院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根据案件发展的趋势,未雨绸缪、精心研究,发现世博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并形成有效的纠纷防控机制,为上海世博会的完美收官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

名称 关于世博场馆建设工程类纠纷的司法建议

类别 民商事

核心内容 为确保上海世博会的正常运行,妥善处理“后世博”的疑难问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向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提出5点建议:加大对建设工程类纠纷主动干预的力度;密切关注各展馆尤其是外国展馆的工程款支付进度;与法院及相关鉴定、审计机构共同研究进入展馆开展鉴定、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案;深入研究展馆拆除对相关纠纷处理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正式闭园前,完成涉及以外国展馆为主体的纠纷排查工作,分门别类地做好纠纷应对准备

领导批示 上海市领导对这一司法建议高度重视,要求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予以落实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严剑漪 王治国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