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天津政法机关推进公正司法、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纪实

2013-03-11 11:38: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市公安机关广泛开展向社会各界和辖区群众报告工作及开门评警活动 两年前,本市检察院针对社会弱势群体民事申诉案件增多的情况,加大对弱势群体申诉案件的监督力度,建立了“四位一体”办案机制。

亮点篇

一中院“制度+科技”保障公正

技术进步对司法公正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市第一中级法院从“制度+科技”着手,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做到全程有痕迹、事后可倒查,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保障案件依法公开公正审理。2012年,该院审判质效显著提高,审判指标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全年收案数为建院以来最高,达到14769件,上升12.70%;未结案数创建院以来最低,压缩至829件,下降19.75%;结案率创建院以来最高,为94.75%,上升1.43个百分点。

网上办案,杜绝人为干扰。出台《审判管理规范》,并将制度规定、节点管理嵌入和固化在管理系统中,全部案件从立案、分案、开庭、审限变更、裁判、执行到案卷归档的全部流程环节都实现了网上办理和网上全程、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综合运用监控系统、庭审检查、科技法庭及庭审指挥系统,实现庭审全过程可定格、可倒查、可复制;运用GPS定位、音视频回传和单兵执法仪系统,使得押提、外出查封等过程实时可现,提升了外出执法办案的规范化程度。

司法公正之公安机关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年前,天津市公安机关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而完善执法监督考评机制成为保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重要一环。

一是法律审核机制。为从源头规范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行为,对全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范围、报送程序、期限、责任制度及检查工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保障了执法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二是案件评查机制。逐步形成了分局自查和市局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局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的执法监督方式。

三是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完善公安执法质量考核的各项指标,使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四是专案调查机制。对上级机关及领导交办、其他部门转交、通过其他监督渠道发现或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存在执法问题的案件,及时组织人员通过专案调查方式开展个案监督。通过健全完善纪检、监察、督察、法制、信访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专案调查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个案监督工作合力,及时发现、纠正和整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纠正一起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项执法活动的目的,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执法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完善执法责任机制建设,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力度,强化内部执法事后监督职责。

六是督考一体化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督考一体化”机制,将警务督察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运用绩效考核的目标导向、考核评价、奖优罚劣功能和警务督察的实地检查、推动落实、执纪监督功能,“抓过程、考结果”,全程监督执法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局执法任务圆满完成,形成了具有天津公安特色的执法监督管理模式。

天津市公安机关在推进规范化执法工作中,将群众满意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去年底,市公安局公布了2012年度“津城百姓评公安”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对公安机关和民警工作满意度为95.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59个百分点。

司法公正之司法局

降低门槛让穷人打得起官司

“律师免费帮自己打官司”,在几个月前王凯还不会相信这是真的。2006年王凯与七名重庆老乡来到天津市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务工,工资一直拖欠未付,直至2012年被该公司解雇。几人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由于该公司一直未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裁决结果对该八名劳动者不利。有理说不清,有钱要不回,他们想到打官司,想找个律师替自己说,但他们几个人打着零工只能勉强糊口,已无力请律师。这时有个好心的工友提醒王凯可以到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请免费律师。他半信半疑地走进法律援助中心。

此时,诉讼时效仅剩一天。该中心接此案后,立即为该案件开通绿色通道,按照受理、审批、指派三同步的要求迅速指派一律师事务所承办。为使当事人能尽快拿到工资,经过与天津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承办律师一面向法官阐述自己的观点,陈述法律的规定,一面与对方进行沟通,以求能够和谐解决该案并促成调解。经过承办律师不懈努力,该公司终于同意了承办律师提出的调解方案。此时,王凯八人已经回到重庆老家过年,承办律师全权代理了所追回款项的接收工作,并分别打入八名当事人的账户上。至此,一起极易演变成群众性上访事件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9年以来,天津市法律援助工作连续四年被列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信息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网上服务。适时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不断降低门槛,使更多社会经济困难群体享有优质高效法律服务。5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办理法律援助21.86万件,共计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超过2亿元。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