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公信力提升、执法规范化深入推进,社会对公安监管场所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监管工作一步步走向了阳光下!”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徐国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公安监管场所在逐渐发生变化,这里不再是冰冷无情的铁门、满面愁容的在押人员,而是让人改过自新的人生课堂、温馨的心理咨询室、洒满阳光的监室。
公安监管工作迈向执法规范化
“监室内无死角全程拍摄,这就是公安监管工作执法规范化最显著的成果。”徐国权说。
他回忆了这些年几次走访监所的经历,“最大的感触是近年来监管工作的4大亮点:创新完善综合治理看守所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公安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加强被监管人员权益保障、完善监管场所基础建设。”
记者从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了解到,在公安部部署领导下,全国监管场所逐步健全完善了新入所人员入所体检和过渡管理制度、收押告知制度、民警直接管理监室制度、在押人员报警制度、约见驻所检察官制度、提讯体检制度、防范和打击“牢头狱霸”制度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组织部部长李世杰认为:“一系列的制度体系下,公安监管工作正逐步迈向执法规范化台阶。”
被媒体誉为“特别敢说话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说:“公安机关让机关负责人成为监所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定期下看守所调研,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把在押人员的权益保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实际上做到了执法规范化。”
“监管工作的进步不容忽视,但仍然希望公安部门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地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尽快解决有关看守所的基本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带着《关于尽快制定看守所法的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局长许文有说:“这不仅是加大力度适应社会法治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固化近年来看守所工作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更是将监所管理工作推进执法规范化的需要。”
保障合法权益不分高墙内外
“在押人员虽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是他们的饮食、医疗、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却一个都不少。”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说。
2012年10月,我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了 《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在 “加强人权保障”方面,重点介绍了看守所在依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提升文明规范执法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成效。近年来,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制定了 《看守所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规定》和《看守所受理在押人员投诉处理工作规定》,有效防止了在押人员被打骂、体罚、虐待,及时有力地打击牢头狱霸行为。
“把看守所作为展现法治文明的窗口,更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法蒂玛律师事务所主任法蒂玛·马合木提律师说:“比如,在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不仅衣食无忧,有了疾病也能及时就医,走不出去,医生就会进来,在押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关注,这是保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很好体现。”
据了解,公安监管部门把教育感化深挖犯罪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公安监管教育感化挽救基本方针,全面推进扎实细致的人性化管理。“看守所是一个小社会,心理沟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教育感化可以使在押人员从内心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提高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觉悟,主动向监管部门坦白、检举犯罪线索。”许文有代表认为。
把《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搬进监室,把生日蛋糕、病号饭送进监室,各地公安监管部门用真心感化在押人员。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文联创作室主任赵玫说:“他们也是人,要用人的心理去分析犯罪事实。你对他好,他才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所遗弃的,才会愿意同你掏心窝。这里是个大家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用心改变,都会有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
“看守所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心灵抚慰工作,要用真情打动被监管人员。我们不仅是管理,更是教育,让被监管人员能认真悔过,避免再次误入歧途——这是一项长期的、必要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认为,“保障人权比打击犯罪更为重要,不能以打击犯罪的理由去侵害人权。”
将监管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社会各界可以走进监管场所,成为‘监管监督员’,高墙内不再神秘,努力、主动地通过多渠道监督机制改进公安监管工作,书写了我国公安监管工作的新历史。”何丕洁委员颇有感慨地告诉记者。
2009年以来,公安部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行监管场所对社会开放工作,监管场所通过召开被监管人员座谈会、律师座谈会,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接待各界人士参观等方式,将执法管理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作为公安部特邀监督员,李世杰委员多次走访过看守所。他告诉记者:“我去过福建、广东、甘肃的多个看守所,我看到,不是以前听闻的冰冷、恐惧、惊心的高墙生活,亲自进去看后这种误解全无。齐全的生活设施、营养均衡的餐饮、完善的医疗设备让人打消了对监所的疑虑。”
“社会对看守所了解少,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适当地提高透明度,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通过这种新的途径进入看守所,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获得观察、了解和监督的机会。”陈舒代表说道。
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00余个看守所面向社会开放。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邀请各界群众到监所参观近4万人次,组织座谈7000余次,征集意见4000余条。
赵玫委员认为,主动创造条件,自觉接受监督、努力改进执法管理工作,这不仅是一种态度的转变,更是对公安监管部门一种新的定位。
“摘掉神秘面纱,让社会各界走近监管场所、监管民警,甚至在押人员,让社会大众监督监所内是否依法依规,主动接受各方意见,将监所置于阳光下,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发挥更大的作用。”何丕洁委员说。(记者 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