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让百姓共享公平正义的阳光

2013-03-09 13:16: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法治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和坚实保障。近年来,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紧紧围绕法治建设这一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

    “公安机关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安定、国家长治久安。”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局长许文有说。

    用法治思维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短短几个月内,法律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被重申,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雪峰认为:“依法治国的根本着力点,在于我们的政府、执法人员率先知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样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一个没有法治理念的人,难以用法治思维去解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说,“作为执法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法律规则意识,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坚持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精神来依法办事。”

    “必须在提升法律素质和执法规范化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和力气,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公安厅厅长刘杰说。

    “甘肃公安机关将努力提升民警的法治思维水平,改进依法办事方式,办事、办案做到有法可依,塑造良好的公安民警形象。”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罗笑虎说。

    “去年年底,公安部接连制定下发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修订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这无疑是对执法民警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法治思维,用新形势下的法治方式来执法,依法办事这四个字更向前迈进了一步。”许文有说。

    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让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原则,这不仅可以让社会公众对执法民警产生信服力和认同感,更增加了执法机关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文联创作室主任赵玫这样阐述。

    严格、公正、规范执法,执法素质和水平是关键,也是走向法治建设的关键一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徐国权认为:“提升执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需要各级执法部门日积月累才能实现。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执法理念做基础,更要有健全的执法机制做保证。”

    2011年1月1日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正式施行,全国近200万名公安民警参加执法考试。公安部引领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执法教育培训,连年组织各级公安厅局长培训班,掀起自觉学法、真正懂法、严格用法的高潮。“执法民警是执权者,手中行使着百姓赋予的权力,组织执法司法机关考核,不仅是对自身的提高,也是对百姓的负责,更是为我国法治建设扫清障碍。”何丕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湄公河‘10·5’案的侦破,既显示了我国公安机关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的水平,更彰显了民警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作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组织部部长李世杰说:“我国公安机关遵循规范执法的原则,不论是深入境外抓捕,还是押送回国之后的审讯,都是依法行事、有法可依的。糯康虽然手染13名同胞的鲜血,但是在看押期间依旧得到了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公信力,以最大限度的执法公开增强公信力,以高效的办案提升公信力,以廉洁的形象支撑公信力,这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信任政府、信任执法部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认为。

    法治应该是深入人心的一种理念

    “法治应该是深入人心的一种理念,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做事的出发点是否合法。按照法规办事,应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美德与公德。”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光林这样认为。

    “法治精神应该成为一种实质化、日常化的东西渗透到社会的各角落、各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邢吉华说:“10年律师、8年检察官的经历,让我深感民众的法治意识还较为薄弱。遇到事情,大多数人还是从人情下手,而不是寻找正确的法律帮助。法治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何丕洁说:“‘李刚’案、最近发生的‘李天一案件’,说明了我国社会法治观念的薄弱。不能因为有权、有势、有背景就可以为所欲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视法律的存在比文化教育的缺失影响更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组稿】法治中国·面孔(四)
·傅莉娟代表:法治中国建设应列入政绩考核
·【组稿】法治中国·视点(二)
·构建法治中国的精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