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的好坏,关键指标是“两抢”案件是不是高发,街面抢劫、抢夺严重影响百姓安全感。为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近年来,省公安厅党委进一步完善以社会面巡防为核心支撑的治安防控体系,将更多的警力推向大街小巷,有效控制路面治安,构筑平安江苏高地。2012年,我省公安大巡防取得显著成效,“两抢”刑事警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5%,有9个省辖市实现同比下降,降幅最高达57%。
为认真总结宣传全省大巡防成果,2月下旬,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团赴常州市、泗洪县、扬中市、南京市秦淮区等地深入采访,形成各具特色的报道,以交流并推广典型地区在巡防实战中探索的创新经验。
“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期间,全省执行一级巡防,每天3万名以上警力在街面上巡逻和防范,确保了城乡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广大群众平平安安过大年。”近日,省公安厅指挥中心主任程建东向记者“晒”出了去年全省大巡防的成绩单——
2012年,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两抢”刑事警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5%,有9个省辖市实现同比下降,降幅最高达57%;盗窃警情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盗窃车内财物警情下降6%。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平安江苏”的金字招牌早已在全国叫响,江苏公众安全感连续八年全国领先,江苏大巡防功不可没!
“大巡防就是将更多的警力推向街面路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满意率。”程建东介绍说,我省自2005年推出社会面巡防机制改革,从此警务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了“猫鼠同步”。常态情况下,全省每天有2万名巡防民警、3.5万名保安队员亮灯巡逻,平均每天通过巡防抓获犯罪嫌疑人200多名,路面治安尽在动态掌控中。深夜的南京街头,一位骑自行车下夜班的女工说:“看到警灯闪烁,我感觉既放心又安全。”
今年1月11日早上7点多,扬中大桥卡口民警在对一辆出城大巴检查时,发现三名男子神色慌张,经过上网比对,发现正是当日一起攀爬入室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搜出被盗物品和现金共计价值2万余元,而此时距失主报案还不到一个小时。目前,我省已建成以巡防大队、派出所和卡口查报站民警为骨干,以便衣巡防力量为尖刀,以交巡警、特警、机关民警为补充,以66.3万名“红袖标”等义务巡防力量为辅助的巡防力量体系。2012年,全省共盘查可疑人员1422万余名,嫌疑车辆440余万辆,抓获违法犯罪人员63067名、“三逃”人员2853名。
在江苏县级以上城区,行人在主城区、非主城区、城郊活动分别每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被拍摄一次。市民随意漫步街头,街面巡防、视频监控、社区防控、卡口堵控等遍布周遭,这一双双“天眼”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全时空控制的巡防网络。目前,全省已安装各类治安监控摄像机90.7万台,其中联入公安网的摄像机11.5万余台,进一步提升了动态防控的科技信息化水平。
2012年1月28日凌晨,无锡北塘区一女子被一男子持刀抢劫,警方接报后迅速启动“关城门”预案,不到一小时在一小区门口将嫌疑人余某抓获。2012年3月7日,南通警方10分钟“关城门”设下3道防控圈,15分钟便在第一道防控圈抓获一名持枪抢劫银行的犯罪嫌疑人。近年来,省公安厅从提高快速反应、打击现行犯罪、动态防控的需要出发,不断加强扁平化指挥、区域性联动、快速包围堵控等机制建设。
目前,所有接警区全部实现了与路面巡逻警力的“点对点”扁平指挥,一旦接报“两抢”等重大突发警情后,能迅速实施“关城门”预案,第一时间调动路面巡逻守卡力量开展先期处置、关门堵控,做到以快制快、以动制动,切实提高现行抓获率。2007年以来,省公安厅每年都组织各地开展一到两次“关城门”实战演练,有效促进了各地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完善。
今年73岁的李文华是镇江一名退休职工,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参加社区巡逻,每年除夕晚上她都坚持巡逻到凌晨一点才回家,为此她连续12年没看央视的春晚直播。她说,看到社区内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也很少有打架、斗殴、盗窃等治安事件,感到很欣慰。据悉,目前全省有社区村庄义务巡防力量38.8万名、街头路面流动协控力量8.7万名、场所部位治安守望力量14.1万名、小区楼长4.7万名。喜人的是,这些数字年年见长,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加入到治安巡防的行列中来。
□记者 李海明 特约记者 沈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