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2013全国两会> 代表委员声音

张坚代表:提升司法效率确保公正“不迟到”

2013-03-08 08:35: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代表

    “这次会议和安徽‘两会’上与代表交流时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人们对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充满期望。这也说明法院提升司法效率的空间还很大。”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代表7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坚说,代表们对法院工作的评价已很客观,对法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令人十分感动。很多代表对法院工作都是从宏观上分析、研判,提建议、谈看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代表们所反映的综合问题就更具有客观性、代表性、人民性、社会性。

    “人大代表的声音传递的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最真实的期盼。”张坚说,这些声音对法院工作传递的信息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司法效率问题:案件数量持续大幅增长,难执行,有些案件不能及时做到案结事了。二是司法能力问题:面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审判领域不断拓展,如何提高法官的业务水平,提高审判质量。三是司法权威问题:涉及如何有效解决持续高位运行的涉诉信访、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四是司法保障问题:基层基础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保障力度如何进一步提高。五是司法形象问题:涉及司法队伍的廉洁和司法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问题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能孤立地去分析、去调研、去解决。

    张坚说,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效率与公正紧密相关,这句话充分说明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列举了一组安徽去年有关司法效率的数据,认为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较长、少数案件长期未结。二是审限变更、结案不规范,存在着隐形超审限的问题。三是案结事不了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年底突击结案、结案不均衡问题突出,庭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等。

    分析导致效率不高的原因,张坚认为,影响司法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程序问题,又有实体问题,既有裁判问题,又有执行问题,既有理念能力问题,又有司法保障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深层次问题,列出专题深入调研。

    张坚认为,要通过不断创新找准工作着力点:要增强国事眼光,树立为民意识,把握进取目标。增强国事眼光就是要增强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宪法法律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民意识的关键是要把握从根本上解决法院和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通过审判执行活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司法期待,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要以公正、公开、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把握进取目标则要求自己善于找“短板”,尤其在关键问题上找到“短板”,然后准确定位定进取方向。

    张坚说,信息化将在提升审判管理和效率上扮演重要角色,安徽法院要坚决解决这个“短板”。只有将所有可公开的案件信息全部上网、流程上网、裁判工作上网,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才会产生案件质量提升、信访少、干警违法违纪少等综合效应。

    张坚表示,提升司法效率的落点必须体现在提高公正司法能力、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上,关键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要让更多的法官到基层去接触群众、服务群众,到基层一线去摸爬滚打。

    “公正是法院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期待,没有公正,也就没有权威。”张坚认为,法官承载着播撒公正的使命,不容“污染”。(记者李光明)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创新司法机制 破解社会难题
·王海萍:用公平正义彰显司法公信力
·罗殿龙:加强司法研判,参与创新型广西建设
·首都法官集体宣誓恪尽职守公正司法
·甘肃庆阳中院:“阳光审判”助推司法公正
·全国政协调研组在青岛调研司法公信力建设

·全国政协调研组在青岛调研司法公信力建设
·8日要闻速览政法委 法院 检察 公安 司法
·广东法院2012年发出4776份司法建议
·司法行政系统要闻速览(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