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暖民心心系群众赢民赞
——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司法为民
近年来,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融入审判执行工作中,促进情、理、法的融合,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开辟“绿色通道”
2012年的重阳节,江南区人民法院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圆了一位病重老母亲的心愿。
被告人廖某因涉嫌犯滥伐林木罪被起诉至江南区法院,法院立案后,主办法官便收到一份特殊的申请。廖某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在申请书中说,廖某72岁的母亲生命垂危,希望法院能安排在押的廖某与其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完成老人的心愿。在作出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后,江南区法院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让廖某母子在重阳节团聚,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江南区法院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对犯罪分子给予人性化的关怀,积极帮助他们改造。通过法官们的努力,不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而且能对其周围的人起到教育作用,预防犯罪。
关注民生,司法便民获赞
江南区法院小额速裁庭秉承司法为民的宗旨,全面推行简便、快捷、方便的工作机制。2012年3月,在一起继承纠纷中,由于当事人是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一位老人,为尽快解决纠纷,避免过多影响老人的休息和治疗,法官事先与其他当事人通过电话沟通,确定了调解方案,有效缩短了办案时间。最终法官在老人的病房仅花半个小时就将该案调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2012年,江南区法院共审理小额诉讼案1300件,其中调撤1298件,调撤率为99.85%,自动履行率高达100%。在巡回办案方面,该院吴圩法庭到辖区村坡、田间地头巡回办案59次,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司法救助,关注弱势群体
江南区法院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需求,多措并举,努力解决老百姓打不起官司的问题,促使当事人通过司法救助方式,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012年,该院共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办理减免缓交诉讼费28.3万元,为37名未成年被告人依法指定法律援助,将司法救助制度落到实处。
近年来,江南区法院不断拓宽司法救助领域,充分发挥法官释明权、加强诉讼指导,弥补弱势群体在诉讼能力方面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进入审判程序后所面临的聘请律师、证据收集方面的难题。跟踪监管司法救助案件的立、审、执各个环节,及时予以警示、催告、通报和督办,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
开通微博,拓宽维权渠道
江南区法院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做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该院民一庭为了进一步拓宽妇女儿童维权渠道,在新浪微博上开设了专门的维权微博。
“妇女所享有的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有哪些?”一名网友在微博上提出了问题。几分钟后,博主及时答复:“夫妻双方或一方劳动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夫妻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夫妻双方因继承或受赠与取得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
自2009年创立“妇女儿童维权岗”以来,江南区法院相继设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办公室,妇女儿童维权咨询专席、咨询电话、意见本以及网络微博等维权渠道,为妇女儿童提供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法官通过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对网友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将部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江南区法院通过延伸职能,帮扶妇女儿童。法院与江南区妇联等单位深入基层,慰问贫困母亲和留守儿童;与尧头岭社区的“妇女之家”结对子,做好帮扶工作;法官自发资助一名因父亲醉驾入狱无人照看的10岁女童。由于维权成果突出,去年,全区及南宁市“妇女儿童维权岗”创建活动现场均在该院召开。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通讯员 覃丽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法院院长会议在南宁召开
·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在南宁开幕
·广西全区法院院长会议在南宁召开
·广西南宁13类食品问题可举报
·广西南宁:拟建5个残疾人日间照料站
·广西南宁青秀山派出所规范火车票代售点秩序
·广西南宁青秀山派出所规范火车票代售点秩序
·广西南宁:新年早上岗 护路保平安
·南宁火车站:"铁警"快速制证为粗心旅客解围
·[视频]广西政法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广西南宁:公安银监联手宣传平安金融
·南宁火车站:"铁警"快速制证为粗心旅客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