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届,我和所在小组的几位器官移植领域专家,提了关于器官移植捐献方面的集体提案,结果转来转去,转到卫生部,最后转到我自己手上,让我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在4日上午的小组讨论上,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委员这番话逗笑全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说:“有些部门办复提案时是在认认真真地‘踢皮球’。”(3月5日《科技日报》)“踢皮球”是一些行政部门的惯常做法,比如农民工讨薪遭遇“踢皮球”,问题食品举报遭遇“踢皮球”,请求政务信息公开被“踢皮球”……一件本来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在某些政府部门“不归我管”、“不要问我”等官僚主义托辞和做派之下,老百姓磨破嘴、跑断腿也解决不了。这种恶劣的工作作风,令人寒心。
而“认真踢皮球”,同样是一种不良的风气。何为“认真踢皮球”?综合政协委员们的话来说就是,一些单位办理提案或其他事项,已形成一个固定模式,“首先是你的意见很好,第二是我们做了哪些工作,然后就是谢谢,完了”;或者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理由没了下文;或者很认真、态度很好地表示,这事不属职责范围,委婉地把“皮球”踢给别的部门。
笔者认为,“认真踢皮球”和“踢皮球”,本质并没两样,“皮球”踢得再认真,也是一种“伪认真”,也会让老百姓不满意,损害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对待全国两会上事关国计民生的提案,更不应有“伪认真”。如果很多经过大量调研、认认真真撰写的提案根本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当作“皮球”我踢给你、你踢给他、他又踢给我,如此这般地循环往复,踢掉的不仅有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工作态度,也会使委员们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
事实上,提案办复被“认真踢皮球”,不只是上述医卫界、科学界委员的感受。文艺界委员巩汉林也说,有的提案说了10年、甚至15年仍没下文。确实,公车改革、异地高考、“三公”公开、户籍制度改革等等,年年两会都有委员重提这些“旧案”,但年年不是让人“望穿秋水”,就是进展缓慢。仅拿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连续5年提出的控烟建议来说,其建议超过30条,内容包括改变包装、烟草行业政企分家等,但控烟至今却无多大进展。
委员们的提案无下文、无进展,尽管复杂,但恐怕和一些政府部门也有关系,是他们没有重视一些提案,“认真”踢了“皮球”,致使委员们“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因此,笔者认为,对提案应该切实加强“提后监督”,促使政府部门对提案的处理从答复型、批示型向落实型转变,以免挫伤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违背政协提案工作的初衷。
委员们也应对提案进行会后监督质询,对提案的命运到底如何进行关注。就像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委员在对过去5年的政协提案工作报告进行讨论时所“炮轰”的,“大家看,报告里面有一句‘提案已办复26583件,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已被吸纳并落实到国家相关决策、发展规划或部门工作中’,我觉得这还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你说这‘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吸纳,这个‘许多’到底是多少?占到总量百分比是多少?”(何勇海)
·万鄂湘:民革中央提案1/4涉法
·李明蓉提案:“生态旅游管理立法”
·白岩松称将思考提案推进《新闻法》立法
·巩富文委员6件提案关涉反腐败立法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政协提案"法味"浓:聚焦十一届政协提案工作
·政协提案"法味"浓:聚焦十一届政协提案工作
·十一届全国政协部分提案及办理复文摘编
·五年来政协常委会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58次
·五年来全国政协督办重点提案480余件 提案办理成效增强
·政协提案"法味"浓 聚焦十一届政协提案工作
·十一届政协提案已办复2658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