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督”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认为,强化法律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手段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法律监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人大代表认为,这对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强调法律监督,这是一种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用权受监督”的鲜明体现。详细》
为广西赶超跨越再立新功
——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
记者:彭书记,您好!过去的一年,广西检察机关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检察职能,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贡献。请您谈谈对过去一年广西检察工作的印象和评价。
彭清华:2012年是广西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成绩显著的一年,也是广西检察系统充分履职、奋发有为的一年。这一年里,广西各级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以争创民族地区模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目标,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工作亮点频呈、成绩突出,为广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同时,集中开展服务经济建设及“预防犯罪、保障投资安全”等专项活动,跟踪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主动送法进项目工地、进企业,帮助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涉检涉法问题,有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今年1月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检察院工作报告高票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检察工作是满意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检察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详细》
【组稿】检察系统如何立足职能服务大局?
如何立足职能服务大局?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厉打击走私、骗税等严重经济犯罪,深入查办和预防经济建设重点领域职务犯罪,依法妥善办理涉企案件,积极参与应对自然灾害、完成重大任务……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五年来,各级检察机关把检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打击、监督、教育、预防、保护等职能作用,不断完善、落实服务大局的举措,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详细》
【组稿】法治中国·封面(二)
“漩涡”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被媒体团团围住,身处“漩涡”之中的蔡继明回答了同样处于舆论关注“漩涡”中的话题:户籍制度改革。他说:“户籍制度只是个表面现象,它与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相连,如果这些制度不相应改变,单纯给你一个户口,那公安局做这个事情是很简单的。”记者程丁摄
毕宏生代表:完善社保体系惠及全体公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毕宏生代表
要让全体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有赖于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表达了要让我国公民病有医、住有房、学有教的发展方向。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重要的。建议政府继续完善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详细》
【组稿】法治中国·面孔(二)
夸傅莹
3月5日,正在步出会场的全国人大原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成为媒体追捧焦点。李肇星在巧妙回答记者问题的愉悦气氛下,不忘时时赞扬“接班人”傅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会好多我不会的事情,比如她歌唱得好,乒乓球也打得好”。记者程丁摄 详细》
【组稿】法治中国·视点(二)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治理环境污染要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面对目前PM2.5浓度值一度“爆表”的大气污染,在艰巨的环保之路上,如何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抓紧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