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寒意正浓。笔者的心却被一股儿正能量“烤”得暖呼呼的。这股儿正能量来自司法战线上的一帮“雷锋兄弟”——他们分别属于房山法院的厉莉爱心团队、“泉计划”团队。他们的爱心行动诠释者雷锋精神的当代内涵,也传递出了雷锋精神在司法战线特有的风采。
厉莉爱心团队——“身边的雷锋”
3月3日,恰逢周末,阳光明媚。房山法院厉莉爱心团队的部分成员们带着13名玉树藏族贫困少年来到了周口店猿人遗址参观,同学们玩得十分开心。此次活动组织者房山法院政治处副主任陈军告诉我们,厉莉爱心团队成立已经三年多,与玉树藏族孩子的联谊也已经开展一年多了,今天的活动既是参观,更是希望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孩子们爱首都、爱祖国的情感。
早在2011年,了解到这些贫困少年离学校远,接送不便,买煤气有难度等困难,厉莉和爱心团队的志愿者就主动和他们结成了对子,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还经常为他们送去人力、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现在这些藏族少年已经和厉莉及团队的主要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位藏族小姑娘告诉我们,“厉莉和房山法院的很多哥哥姐姐就像我们家人一样。”
“泉计划”:把甘泉融入悲伤
3月1日,该院宣判了一个悲情的案件。原告是一名被打成植物人的14岁男孩,家境极其贫困。被告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面对生效的判决,根本无法履行赔偿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由该院副院长廖春迎担任领队的一个团队专门带上慰问品和祝福去看望这个躺在家中的少年,并当场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男孩。这一举动感动了双方当事人,被告方表示将尽力赔偿部分钱款,原告的父母也感激涕零。
这支团队有一个甘甜的名字——“泉计划”,“把甘泉融入悲伤”就是这个团队的口号。他们主要帮助房山区的寒门优秀学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为此,该团队积极筹措资金,为七名学子提供长期帮助。另外,还不定期送去学习用品、米面等必备用品,并进行一对一的功课辅导。
“7?21”大暴雨时,这支团队一次平凡而普通的行动让一个陷入困顿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男孩很小,刚念三年级,爸爸没有工作,妈妈又受伤了,他们的家就在灾区。这个团队了解到情况后,立刻购买了衣物、米面等慰问品前去看望。就在那间没有窗户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里,堂堂的妈妈因工伤截肢躺在床上。看到法院干警后,她费力地撑着墙,一点一点在地挪上前去。看到这一情形,这支坚强的团队流下了柔柔的热泪。回院后,他们迅速给这位妈妈送去了新买的拐杖。不久,这位妈妈拄着新拐杖,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法院。她感激地告诉法官,因为法官的到访,单位给换了个更大的房屋,还有了窗户,生活一下了又亮堂了。听到这些,团队领队、副院长廖春迎心里十分欣慰,她握着堂堂妈妈的手,说:“那就好,那就好!你得好好养着身体,不应该跑这么远的。”
爱民干警:司法战线上的“雷锋”
其实,归根到底,这两个团队所做的工作与房山法院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该院一直致力于打造亲民爱民的法院品牌,实现法院文化的内涵式发展,其强调的“理性司法、以爱暖民”工作理念、“以德修身、以爱暖民、公正司法、服务大局”共有精神都决定了该院将踏上这样一条爱民之路,也必然涌现出如繁星般的爱民干警。
其中,十八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爱心团队的负责人厉莉是最耀眼的那颗,2009年的时候,厉莉两次捐献骨髓挽救上海白血病女孩的故事被社会熟知并广泛传播。一直以来,她热心公益、在司法公正以外播撒爱的种子,不久前还被评为“身边的雷锋”标兵。法官马志敏被称为“法官妈妈”,她收养了罪犯的弃婴,含辛茹苦十八年,终于将这名弃婴养育成人,现已成长为一名战士。不久前,马志敏荣获北京榜样,当年的弃婴在部队因为表现突出,荣获“优秀士兵”的称号。
在亲民爱民法院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该院法警付天革在工作途中发现了一名在路边打不到车的危重病人,在请示领导后,用法院的警车将病人及时送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天坛医院,及时抢救了病人的生命。还有像连续多年资助多名失学儿童的杜鹏、白建永。
该院干警还为内蒙古察右中旗民族学校贫困生捐助了35000元的“爱心包裹”,并与该校达成了爱心共建协议。
这样的故事,在房山法院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干警在遵循法律至上、维护公平正义、履行本职工作以外,还以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公民的身份为这个社会不断增加“正能量”,每一点能量就是一盏星星之灯,一盏盏的灯连起来,就能照耀一片青天。
·两会聚焦:北京再遭雾霾,代表委员呼唤治污"中国策"
·北京朝阳法院:一份司法建议 推动用药安全
·北京:保障“两会”交通和社会车辆行驶顺畅
·北京实施两会交通管控 行驶公交道不处罚
·北京延庆法院创新四位一体诉前矛盾化解机制
·[视频]北京:部分抗排异治疗列入特殊病报销
·[视频]北京:部分抗排异治疗列入特殊病报销
·北京:派出所全天受到网上督察
·北京:2015年将实现提前两天预报“雾霾天”
·北京各种探头完成联网 治安探头可拍违法停车
·北京公安局服务群众工作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