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素描
2011年12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全市法院124个派出法庭配备巡回审判箱,便于基层法官开展巡回审判工作。
这套组合被形象地称为“背包法庭”,由一个一体式拉杆箱、一个多功能拉杆背包及一个国徽包组成:一体式拉杆箱可以存放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多功能背包里面配有专门的法槌底座存放袋、法槌专用袋、录音笔存放袋、笔记本电脑收纳袋;国徽包的尺寸刚好吻合国徽的设计尺寸。
2012年3月,这套巡回审判箱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法庭故事
2月27日,车行5个半小时,从重庆市区来到万州区龙驹镇团结3组。街景转换之快,让人有些恍惚,刚才还是高楼林立,江水蜿蜒,现在已是乡舍民居,群山连绵。时空转换,让记者真切体会到“特殊”的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
万州区人民法院龙驹人民法庭依山而建,山区即是辖区,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巡回审判。爬山是法庭5名干警经常“操练”的功夫活儿,遇到雨雪天气,山路泥泞,一去一回就是一天。
“每次巡回,不管路多远,我们都会把一个像样的法庭搬到群众面前。”龙驹法庭庭长陈伟笑着对记者说,“用借来的破旧桌椅拼出巡回法庭,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们的法庭能装起来带着走。”
陈伟说的“能装起来的法庭”是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全市法庭统一配置的便携式巡回审判箱。记者看到,三个黑色箱包形状、大小、厚薄各不相同,正面都印有国徽图案和巡回审判字样。最厚实的一个是一体式拉杆箱,能背能拉的是多功能背包,圆形的是国徽包。
“今天有一个相邻权纠纷的案子,当事人是一个村的堂姐弟,我们去村里开庭,一起去看看吧。”陈伟邀请记者一同巡回。
箱包翻转
10分钟搭建一个完整法庭
巡回审判车一路颠簸开到村口,陈伟和书记员、法警带上巡回审判箱,有提、有拉、有挎,3个人沿着一条只有十几公分宽的山路步行约20分钟,走进一个不大的院坝,这里就是开庭的场地。
书记员夏斌将一体式拉杆箱平放在地上,转了一个角度,从侧面拉开拉链,平移出多功能打印机,小心抱起,放到审判桌旁边。多功能拉杆背包也是从侧面拉开,他从三个并排竖立的袋中拿出录音笔、法槌和底座;再拉开一层,完全打开背包,一侧是电脑收纳袋,放笔记本电脑,另一侧是背包主体,分上下三层,第一层放数码配件收纳袋,第二层放开庭标牌,最下一层整齐地码放着巡回审判条幅和三张台布。
“国徽高60公分,是统一标准的。”
“箱包的轮子很结实,不怕走山路。”
“包内富余空间,还能固定好水杯、雨伞、手电、文具袋和急救盒,使用方便。”
“打印机是彩色的,现场打印法律文书,当时就能送达。”
陈伟一边介绍箱包里的“乾坤”,一边和书记员法警搭建法庭,10分钟后,一个规规整整的巡回审判法庭立了起来。
这时,十余名村民围拢过来。龙驹镇团结3组的张定权从没打过官司,今天是第一次旁听庭审,“我觉得法庭就是这个样的,法官坐在国徽下面,给老百姓说和纠纷。”一旁的群众随声附和着他的话,“这姐弟俩闹了好几年了,看法官今天能不能让他们笑哈哈。”
11点30分,随着法槌一声清响,这起相邻权纠纷案开庭审理。
现场调解
化解姐弟七年纠葛
案情并不复杂。2002年,堂姐黄国碧和堂弟黄国强口头协议调换土地,两人的宅基地和林地相邻。2005年,姐弟再次将相邻的两块耕地互换。此后,二人因修建水池、堆放石头和越界使用土地等事多次发生纠纷,甚至殴斗。原本关系和睦的姐弟俩反目成仇。七年里,村委会和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多次主持调解,但因双方结怨太深,均未成功。去年6月,姐姐把弟弟起诉到法院,想让法官“做个了断”。
庭审进行得并不顺利,原、被告双方的意见针锋相对,互相指责对方说谎。
姐姐黄国碧是个气性大的人,多次打断弟弟黄国强和弟妹李义芬的陈述,说到激动处,她指着国徽对天发誓,“撒谎遭雷劈”。这还不够,她站起身来,指着法槌对弟弟大声说,“再瞎讲,法官用那个槌头敲你的脑壳。”
弟弟黄国强曾动手打过姐姐,多少有些理屈。他话不多,但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
陈伟有条不紊地主持着庭审,不时用方言劝解双方“和气生财”。庭审结束后,陈伟在“背对背”调解中觉察到被告和解的意思,他提出到争议现场解决纠纷,得到双方响应。
在勘查土体界址时,陈伟反复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在几个回合“拉锯”后,终于促成妥协。陈伟拿起锄头,在双方认可的界线两头各埋进一个石块,被告答应三天之内拆除水塘、搬走石头。
回到庭审现场,书记员夏斌很快敲出调解书,当场打印,当场送达,姐弟俩心平气和地签收了调解书。刚才还气冲云霄的黄国碧,独自坐在一边笑着喝水,弟妹李义芬则悄声感谢法官,“把我们的关系说和了”。
在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时,陈伟微笑着对记者说,每一次巡回审判就是一次出现场的过程,把法庭搬进大山,当场解决当事人的纠纷,百姓信服。
2012年,龙驹人民法庭共办理900多起案件,其中,依托延伸到每个村镇的便民诉讼网络巡回审判500多起,除200起判决外,剩下的300多起均以和解或撤诉结案。
龙驹镇团结社区主任李永全是法庭的诉讼联络员,他告诉记者,巡回审判对百姓来说,既省费用,又受教育,少去一次法庭能省去1个小时的车程,40块钱车费;旁听一次庭审,以后遇到类似纠纷就知道该怎么解决。
“现在,百姓不出乡镇就能打官司了,真是方便。”李永全高兴地对记者说。(记者 荆 龙 张瑞雪 王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