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解
化解姐弟七年纠葛
案情并不复杂。2002年,堂姐黄国碧和堂弟黄国强口头协议调换土地,两人的宅基地和林地相邻。2005年,姐弟再次将相邻的两块耕地互换。此后,二人因修建水池、堆放石头和越界使用土地等事多次发生纠纷,甚至殴斗。原本关系和睦的姐弟俩反目成仇。七年里,村委会和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多次主持调解,但因双方结怨太深,均未成功。去年6月,姐姐把弟弟起诉到法院,想让法官“做个了断”。
庭审进行得并不顺利,原、被告双方的意见针锋相对,互相指责对方说谎。
姐姐黄国碧是个气性大的人,多次打断弟弟黄国强和弟妹李义芬的陈述,说到激动处,她指着国徽对天发誓,“撒谎遭雷劈”。这还不够,她站起身来,指着法槌对弟弟大声说,“再瞎讲,法官用那个槌头敲你的脑壳。”
弟弟黄国强曾动手打过姐姐,多少有些理屈。他话不多,但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
陈伟有条不紊地主持着庭审,不时用方言劝解双方“和气生财”。庭审结束后,陈伟在“背对背”调解中觉察到被告和解的意思,他提出到争议现场解决纠纷,得到双方响应。
在勘查土体界址时,陈伟反复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在几个回合“拉锯”后,终于促成妥协。陈伟拿起锄头,在双方认可的界线两头各埋进一个石块,被告答应三天之内拆除水塘、搬走石头。
回到庭审现场,书记员夏斌很快敲出调解书,当场打印,当场送达,姐弟俩心平气和地签收了调解书。刚才还气冲云霄的黄国碧,独自坐在一边笑着喝水,弟妹李义芬则悄声感谢法官,“把我们的关系说和了”。
在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时,陈伟微笑着对记者说,每一次巡回审判就是一次出现场的过程,把法庭搬进大山,当场解决当事人的纠纷,百姓信服。
2012年,龙驹人民法庭共办理900多起案件,其中,依托延伸到每个村镇的便民诉讼网络巡回审判500多起,除200起判决外,剩下的300多起均以和解或撤诉结案。
龙驹镇团结社区主任李永全是法庭的诉讼联络员,他告诉记者,巡回审判对百姓来说,既省费用,又受教育,少去一次法庭能省去1个小时的车程,40块钱车费;旁听一次庭审,以后遇到类似纠纷就知道该怎么解决。
“现在,百姓不出乡镇就能打官司了,真是方便。”李永全高兴地对记者说。(记者 荆 龙 张瑞雪 王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