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领域财政支出逐年加大
3月5日,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审议的《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正式亮相。“国家账本”备受关注。代表委员普遍认为,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更加注重惠民生、调结构,账目更加全面,透明度不断提升。
支出:凸显惠民生扶“三农”转方式
预算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16.89万亿元,年均增长21.1%,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3以上。2012年,国家下大力气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支出需要。
教育投入是一大亮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了4%。从崭新的校车到高校助学贷款,从农村孩子的营养餐到免费课本,各级财政部门倾力投入,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来自大山里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副校长杨琴代表深有感触:“国家对贫困地区中职生免收学费和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让很多孩子圆了上学梦。”
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社会保障网已覆盖全民。2012年,我国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连续第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3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6550.81亿元,增长13.9%。
“国家这几年对农村保障方面投入比较大,让农民得实惠。比如新农合,农民每年只需交50元,财政配套300元。有了新农合,农民有了病敢去医院了,自己出不了几个钱。”四川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支部书记骆云莲代表说。
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12387亿元。2013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3799亿元,增长11.4%。
中央财政资金播撒到“三农”方方面面:帮农民应对生产成本上涨,助农增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村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
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代表说:“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在支持‘三农’上力度仍然很大,保持了快速增长,让人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得益于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现在村民全部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湖北黄冈市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代表说:“ 政策好不好,看村容村貌就知道。”
实现创新驱动同样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近5年来,中央财政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2013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去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研总经费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元,可以对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繁育和保护开展系统研究,这是我多年的夙愿。”看到财政预算报告中今年科技支出增长10.4%,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代表难掩兴奋。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代表说,财政预算报告中这两年的节能环保投入在不断加大,增强了环保企业发展的信心,企业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减税:税制改革助力经济平稳增长
“营改增”是2012年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一个亮点,试点范围由上海先后扩大到北京等9个省(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2013年还将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此外,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扩大了政策覆盖面,让小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从容,减轻了它们的压力。
“在去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营改增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是一场‘及时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说。
2012年,中央还扩大了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蔬菜和部分现货肉蛋产品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上述一系列减税政策措施,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扩大了内需,对稳定物价、遏制经济增速下滑起到了重要作用。
账目:社保基金首次进入预算报告
今年预算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苏明说:“首次编制社保基金预算,可以让社会各界对社保家底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既能对社保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使之运营更加规范,也能有针对性地对各地社保提供财政支持,保证社保资金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这样我国就建立了全面的、全口径的预算体系,未来这一体系还将继续发展,财政预算体系将更加完备、透明。”
四川达州市市长包惠代表表示,社会保险基金有关情况今年首次出现在预算报告中,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的透明度,其中的每一项都关乎民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历史和人口的原因,我国的人均保障水平还不高,只能做到“广覆盖,低水平”,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力度会越来越大。“社保资金增加透明度,是很好的事情。社会保障投入、管理、体制机制、政策都能透明,使每个人都能很清楚未来自己的生活、健康以及家庭生活怎么有保障。百姓心里踏实,社会就会更稳定,同时也能拉动居民消费。”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代表说。
(记者 欧阳洁 付 文 刘 毅 王明峰)
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专家解读:热点背后有看点
○1.2万亿元财政赤字风险总体可控
但要注意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
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预算报告安排,2013年全国财政收支差额将达到1.2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比2012年增加3000亿元。
“在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不会太快,但当前我国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出还需要不断增加,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增加财政赤字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虽然今年赤字绝对量增加较多,但总体看我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并不大。
“我国公共财政的赤字规模只占GDP的2%左右,从国际水平来看,风险是比较低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分析认为,去年我国GDP规模达到了51.9万亿元,今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长7.5%计算,接近56万亿元,1.2万亿元的赤字规模占GDP的比重在2%左右,与欧美一些国家的赤字水平相比,相对规模是比较小的,风险总体可控。
“今后一段时期内,财政收入将很难再保持过去的高增速,减少赤字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刘尚希认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财政收入不可能再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状态。因此,在努力保障财政支出力度的同时,需要注意财政收入增速的回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性问题。
○营改增扩围是今年税制改革重头戏
2012年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
预算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将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抓紧研究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全国试点的方案,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
“从近期来看,税制改革的重点是营改增的扩围,今年将部分行业的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应该没有太多悬念。”刘尚希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营改增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营改增的扩围应该成为2013年税制改革的重头戏。
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
“营改增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推开。”朱青教授认为,营改增在部分省份的试点不能持续太久,否则容易造成市场环境的不公平,干扰企业的经营行为,因此,营改增尽快向全国推开以形成公平的税收环境应该是今年的重点工作。
○教育经费总量达标不是最终目标
防止支出和投向的随意性,将资金向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倾斜
根据预算报告,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1994亿元,首次实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2013年将保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在投入总量达标后,如何提高教育投入的质量,真正把资金用到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是一个历史性跨越,很不容易,但这些钱花出去了,效果如何,是否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还有待时间检验。”刘尚希认为,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大投入是一个前提,现在这个前提实现了,未来就需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真正把钱用到教育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刘尚希介绍,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重投入、轻改革的问题,好像一说到教育就是投入的问题,事实上,真正的难题还在于如何把教育经费用好,这需要加强对教育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支出和投向的随意性。
“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很多,需要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将教育资金重点向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倾斜,并通过财政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扩大社会办学力量。”朱青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7%,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全覆盖,但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造成的“入学难”等问题突出,这些都是财政性教育经费需要重点投入的领域。
(记者 吴秋余)
代表细说:一目了然是亮点
●去年35页,今年减到26页,字数从1.8万减到1.4万
●报告附表附图比去年增加了11张,总数达到35张
●首次编报了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专门篇幅说明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三公”经费问题专门阐述
3月5日下午,6位山西代表围坐在驻地休息厅,不约而同地翻出“中央和地方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看看财政的钱怎么花。
“不错,形式变化一目了然。”连任三届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郭新志翻到预算报告的最后一页,指着报告编码说:“去年35页,今年减到26页,字数从1.8万减到1.4万,语言简练、行文朴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真正的改文风!”
“文字少了,图表注释多了,专业门槛也低了不少,读起来不费劲。” 老代表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波接着说。他跟凑过来的郭新志一起数了数,报告附表附图比去年增加了11张,总数达到35张。“形式直观、注释增加,特别是正文内容与预算《草案》页码对照关系表,大家能对照查阅,方便多了。”
“内容也不含糊。”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珠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插话:“第一部分有专门篇幅说明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2012年建议提案的承办情况,还针对民生投入等重点事项的执行数与预算数差异原因作出说明。上年的预算落实情况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这部分我仔细看了三遍呢。”
“论内容,‘国家账本’的账目更完备更清楚了。” 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潞安集团董事长韩长安代表说:“报告首次编报了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使政府预算体系首次完整编报,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对本届政府过去5年的财政情况进行回顾,也是一个亮点。这让我们对过去5年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自身改革有了总体把握。”晋中市市委副书记吴清海代表说。
“依我看,真正的亮点还是回应了社会关切。”一直坐在旁边没说话的太原铁路局局长杨绍清代表站起来说:“社会各界对加快改革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十分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预算报告作了专门阐述,还明确提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管理,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群众关心,政府关切,预算报告接地气。咱们该为这些‘变化’鼓掌!”
(记者 鲍丹 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