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来自四川的农民工从中捷法庭庭长吴忠良手中接过被老板拖欠的工资款。
河北省黄骅市人民法院中捷法庭始终把调解贯穿于民商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先后总结出了18种调解方法,在每年办理500件以上案件的情况下,连续五年调撤率达到98%。
中捷法庭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五好法庭”荣誉称号。庭长吴忠良近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保全促调解
“诉讼保全多适用于商事案件,通过保全措施能够有效消除债务人逃避债务的心理,促使债务人积极履行义务,从而达到调解纠纷的目的。”庭长吴忠良说。
中捷法庭成立了专门诉讼保全小组,在诉前或诉讼阶段负责到有关金融机构查询被告存款情况,到土地、房管、交警等部门查询土地、房产、车辆等财产情况。通过诉前查封银行账户、冻结存款、查封固定资产等手段,促使争议各方达成调解。
“庭长,我今年与内蒙古的王某做生意,但是对方不讲诚信,发走货物近两个月,120万元的货款迟迟不兑现。我通过别人打听到他的账户可能今天下午进款,我现在写了诉前保全申请书,能否派法官加班专门跑趟内蒙古进行保全?”
2012年11月一个周日的下午,吴忠良值班时,一位约50多岁的生意人心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吴忠良一边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一边给立案法官张东打电话,通知他马上到办公室加班进行审查立案。保全小组两位法官张旗、龚爱亭也接到通知,赶到法庭。下午4点,他们准备好了法律文书,开始了北上内蒙古的行程。
很快,连夜赶到内蒙古的两位法官查询、冻结了被申请人账户上的120万元存款。
被申请人准备划出款时,得知被远道而来的法官把账户查封,便急忙联系到正准备与法官返程的申请人,请求当面和解。
“你与原告订立的买卖合同怎么不按期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法官问当事人。
“法官,我们双方现在如果达成调解意见,你们能否给我解开账户?我这是准备还贷款的,本来想把刘老板的钱往后拖拖,你们既然千里迢迢赶来了,那我就先把他的款还了吧。”
一起看似难以调结的案件,就这样化解了。
截至目前,保全小组已辗转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新疆、武汉、浙江等地开展保全工作60余次,成功调解结案率达100%,保全标的到位率达80%,为辖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借力促调解
借力促调解,是中捷法庭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借助当事人的代理人、说情人、亲朋好友、德高望重的长辈、民调员等有关方面人员,对案件进行调解的方法。
“与法官相比,当事人对他们的防范、抵御心理可能更少,他们说的道理往往更能得到当事人认可,从而有效促使案件调解。”副庭长蔡亮说。
蔡亮说,他曾接到某局李局长的电话,称其弟弟因土地租赁纠纷被农业公司告到了法庭,“蔡庭长,你得帮忙,手下留情,咱虽是被告,但也不缺理。”
“行行,李局长,找时间咱们面谈。”蔡亮放下电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此前受理的某农业公司起诉9家肉鸡个体养殖户的土地租赁纠纷案件,正让蔡亮和办案法官无从下手。
这9起案件所涉及的土地是渤海新区新城起步区内半岛国际开发项目,这些纠纷解决不了,就阻碍了新项目的开工建设。在对这9起案件进行送达、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法官发现,当事人及其亲属的不满情绪特别大。
法官认为,为防止事态扩大、可能演变成群体性事件,调解解决是最佳方式。
但蔡亮多次调解,未能找到调解的突破口。接到李局长的电话后,他马上召集案件主办人:“我们就从李局长讲情入手。”
“李局,你弟弟与公司合同是2005年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是五年,至今早已超期。你也知道,现在新城起步建设,政府已对这片承租土地进行了规划。”
“是啊,但是他们上面自建的设施是不是补偿得少了点?”
“他们是租赁土地,在合同上约定五年后无偿拆除自建设施,你读读合同从法律角度看是否能获得补偿?”
李局长认真读着租赁合同,眉头紧皱。
“李局,原告方要求解除租赁土地合同,拆除自建设施,恢复原状。跟你弟弟再说说情况。”
就这样,蔡亮和主办法官把李局长作为说情人,让他去给他弟弟做工作。
时隔一天,李局长的弟弟就主动拆除了自建设施,领取了享有的拆迁补偿款。很快,另8位养殖户也不约而同拆除了自建设施,领取了补偿款,新区项目如期动工。
心理透视法促调解
吴忠良说:“摸清当事人的心理,尤其是被告的真实意图,针对其心理特点和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适时开展有效的调解工作,就能有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吴忠良曾经当过12年律师,又任庭长10多年,长期与当事人打交道的历练,使他能够在与当事人的简短交流中,基本摸透当事人的心理活动。
2012年9月,中捷法庭受理一起拆迁安置纠纷案件。被告张某有两处房子,其中一处是大儿子的,二儿子娶妻并怀有身孕与他同住一处。2009年他和大儿子都签订了拆迁协议,但在新项目建设施工时,他拒绝搬迁。
“我们不打算搬了,搬走了不合适,老大家能分得90平方米的楼房。老二的孩子还没出生,搬迁的补偿款和分楼面积都少一口人。”
张某在吴忠良的办公室絮絮叨叨了一上午。吴忠良不厌其烦地听他说完,和颜悦色地问:“老人家,您还有其他要求吗?”
“还有,我家门前刚垫起的柴草垛拉了三车土没有给评估上。”
吴忠良看透了张某的心理:就是想拖延拆迁时间,等二儿媳生产后,多要30平方米房子。
“您先回去,我再与有关部门协调一下。”一连多天,吴忠良查找有关拆迁安置规定,又找有关单位和部门协调。
张某看到吴忠良对他的事这么上心,还在繁忙工作中腾出时间听他絮叨,很受感动。
“吴庭长,你们别费心了,我也不提无理要求了。今天我回去马上张罗搬家,5日内保证搬空房屋,把钥匙交到法庭。”
中捷法庭用这种心理透视法做调解工作,屡试不爽。尤其在拆迁补偿安置纠纷中,他们摸准当事人的心理,适时进行心灵互动,寻找调解纠纷的钥匙,打开了一把把难以开启的“心锁”。
·牛玉明:小小调解员发挥大作用
·湖北汉江中院四步调解知识产权案
·广西推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持证上岗”制度
·北京市西城法院大厅首设人民调解室
·司法调解帮老人安度晚年
·法官孟定军办案诀窍:收案先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