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有一种时代强音叫学雷锋

2013-03-05 10:47: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山西日报 

太原理工大学爱心家园成立7年来,先后接收捐助书籍1.5万册,衣物7万余件,帮扶贫困学生40余万元、6000余人次。 记者/郭成强/摄

图为:2月28日,辽宁边防官兵传承雷锋精神,为抚顺市北台小学学生讲述雷锋故事。

图为: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13年服务40万重点旅客。 新华社发

    “编者按”

    50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从此,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接力推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为继续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本版特推出学雷锋专题报道。雷锋是镜子、是标杆,雷锋的名字永远写在大地上、镌刻在人们心灵中;雷锋精神是灯塔、是指南,必将引导和激励人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匡正社会风气、崇尚人类美德而奋斗,并继续照亮我们所有人前行的道路。

    志愿者不仅是称号,更意味着责任

    兰文霞 青春无悔的白衣天使

    志愿者不仅是称号,更意味着责任。省人民医院青年志愿者、内分泌科副护士长兰文霞忠实履职,勇于奉献,为志愿者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2006年7月,兰文霞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医院组织的“一对一结对子”扶贫帮扶活动中,她与卧床多年的82岁老奶奶李绍云结下不解之缘。李奶奶患有心肌梗死、糖尿病、乳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只有一个女儿,家属无力照顾。2008年7月,李奶奶病情突然加重,小兰主动与其结成对子,承担起医疗救护,并联系自己科室的大夫和其他护士开始对这个困难家庭帮扶。经过救治,一个月后老人病情明显好转。

    从此,兰文霞登门入户,为李奶奶进行家庭护理和医疗服务。在每个月的月初,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她都会上门探望李奶奶,细心地为她做肢体按摩,测血糖血压,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为李奶奶买药,并建立病情检测卡。遇到老人病情不稳定,小兰马上联系大夫上门为老人诊疗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每年年底医保审核时,小兰都要用轮椅推着李奶奶到医院进行详细体检。遇到下雪路滑,小兰便带上医疗工具箱去家里抽血、做心电图,帮助她取标本,协助完成医保审核。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省人民医院承担了20名获救矿工的医治工作。兰文霞志愿加入救助护理队伍,把矿工兄弟当亲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护理。从清理指甲脸角的煤泥,再到倒尿、喂饭、心理干预,尽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让矿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个临汾矿工想吃家乡的河捞面,小兰牺牲自己的午休跑到城北买来正宗河捞面,结果错过了自己的午饭时间。

    志愿者没实惠,甚至倒贴钱,有人说兰文霞“傻”。小兰却一笑置之,她说:“人活在世上不能光为自己,总得奉献点什么,做出些什么,才算不枉活一场。”(李 强)

    爱心事业能够汇聚更多爱心力量

    贾峰耀 引领更多人奉献爱心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文水县人武部职工贾峰耀是个希望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参加工作以来,贾峰耀连续十六年坚持学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花费6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126人,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出资2万多元资助贫困女学生翟雅南和郭爱心,使她们读完了初中、高中,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他在人身安全遭受威胁的时候,勇斗抢包贼,协助布店老板擒获偷盗案犯。他帮助群众处理涉法问题15起,参与救死扶伤21起,参加地方抢险救灾21次,自发为近300名困难者捐赠棉衣、棉被等慰问品,在徐特立职业中学等8所学校宣传胡兰精神和雷锋精神30余次。

    在做好事过程中,贾峰耀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凝聚更多的爱心力量才能推动爱心事业,于是带头发起并成立“爱心接力团”。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这个团队不断壮大,目前已达到200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资助了众多困难人士。2012年,他和“爱心接力团”对临汾市古县身患肾功能衰竭的28岁青年王波,和文水县11岁骨癌患者郭东辉分别进行了资助,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贾峰耀先后被文水县政府、县人武部荣记三等功一次,被吕梁军分区表彰为“忠诚国防、建功吕梁标兵”和 “武装工作先进个人”,是吕梁市“首届道德模范”,连续三年被山西省和吕梁市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表彰为全国 “雷锋式志愿者”。

    今年2月,文水县委下发关于向贾峰耀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县上下形成 “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贺 锴)

    学雷锋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持之以恒

    郭云 将公益进行到底

    有这样一些人,在家里,他们是父母的珍宝;在单位和校园,他们是中坚栋梁;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担当爱心传播大使,用自己一份心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太原80后女孩郭云就是其中一员。

    2006年,郭云在南京上大学时,就在同学中发起 “省出一元钱”活动,用于资助我省一名家庭困难女孩。如今,这名女孩已在北京上了大学,仍与郭云保持着联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着女孩灿烂的笑脸,郭云坦言“那种帮助人的快乐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于是,四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郭云身着绿衣白裤,盈盈站在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入口处,负责来宾的签到、咨询和引导工作,成为众口称赞的“小白菜”。2011年的山西中博会上,她又披挂志愿者蓝色征衣,负责志愿服务规范化督导工作。

    “‘小白菜’‘蓝精灵’看上去很美,但志愿服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有趣,甚至可以说很模式化。”郭云举例说,游客一句“洗手间在哪里”,志愿者一天就要回答数百遍。那些抱着好奇和热情的心理去工作的志愿者们,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志愿服务的热情。

    如今,志愿服务愈来愈得到公众欢迎和支持,而且志愿服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承担着技能培训、科普宣传、环保绿化等社会公共事务。如何让志愿者葆有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把这项公益事业进行到底呢?

    郭云认为,首先要修订出台全省志愿服务的条例及实施细则,就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范围、社会支持、经费来源、表彰奖励、法律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以便志愿服务活动有法可依。她说,目前,我省已开展了志愿服务立法问卷调研、方案起草、效果评估等前期的准备工作,希望能够尽快出台实施。

    “比如,志愿服务尽管是无偿服务,但开展活动也需要一些必要经费。”郭云举例说,服务春运的志愿者一天要站七八个小时,喝杯热水、吃口热饭也是正常的需求,但由于没有这方面经费,志愿者有时只好饿着肚子回家。

    “尽管志愿服务不求回报,但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郭云坦言。(田建平)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王威:把雷锋精神融入检察事业
·两会上,“雷锋精神”是热词
·雷锋精神助推“中国梦”
·甘肃:践行雷锋精神 服务人民群众
·新疆:边防武警进校园传承雷锋精神

·新疆:边防武警进校园传承雷锋精神
·京华时报:雷锋精神从未走远
·政法干警践行雷锋精神重在执法为民
·刘云山:党员干部以雷锋精神为镜
·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楷模
·吉林日报:雷锋精神与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