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第一位女发言人。记者 居杨摄
■记者陈丽平
现年60岁的傅莹,一向是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风云人物”。她的名字和形象,早已因为其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为中外记者所熟悉。以全国人大会议副秘书长并兼任大会发言人的身份,傅莹今天却是首次公开亮相。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第一位女发言人。
4日上午10点半,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记者云集。大家都期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目睹作为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风采。
记者了解到,傅莹是蒙古族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就读英国肯特大学并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她曾先后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新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2009年12月起,她开始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副部级外交官。
傅莹在从事外交工作时,就与媒体打过多年交道,并和许多记者保持着良好关系。有媒体曾评价,傅莹思维缜密、善于沟通。她爱好阅读、艺术,热爱体育运动。在一些隆重场合,常能看到她身穿民族服装,庄重之余,更有一种特别的韵致。除了爱喝奶茶,傅莹还特别爱听蒙古族长调。在外交场合,她从来不需要为赠送礼物而发愁,因为蒙古族歌曲CD是她的“送礼专利”。
刚过11点,身着蓝色外衣的傅莹面带记者们熟悉的微笑,出现在数百名中外记者面前。
她的开场白首先是道歉:“来得稍晚了一点,是因为从预备会那边过来,大会堂的路比较曲折,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不是那么容易,抱歉。”
在简单介绍大会议程和有关工作安排后,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傅莹从容淡定,言辞恳切,不避“难题”。
在60多分钟的时间里,她回答了9家媒体记者的提问,内容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军费、环境等热点问题。虽然傅莹以大会发言人的新身份首次公开亮相,但面对记者的提问,她始终保持谦逊的微笑和平缓的语调,真诚朴实,风趣幽默。
在回答反腐败有关问题时,她说:“反腐败是当前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回家休假时,也听到我们家乡来自方方面面的人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
在回答有关军费问题时,她说:“我观察了一下,这个问题似乎是人大新闻发布会的必答题,每年这个问题都会提出来。我看了一下,前面几任发言人都回答过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关注。好像中国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军费。”
在回答关于人大代表产生问题时,她说:“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议论,大家有很大兴趣,各种各样的说法也比较多,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人大会议、人大代表能够引起网民和广大公众这么高的兴趣,有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人大会议,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通过人大会议、通过人大代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在回答有关环境问题时,她说:“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本人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
同傅莹的风趣幽默一样,她的“言必称法”,也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反腐倡廉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加强廉政建设任重而道远。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反对腐败,要及时修改完善反腐败法律,狠抓法律实施的监督,要求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国人大将注意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在环境问题上的呼声,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是12点10分,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步出新闻发布厅,有记者评价说:“傅莹言必称法,看来已迅速适应了人大会议发言人的新角色。”
·两会亮点:4日 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亮相
·傅莹:中国已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 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傅莹: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增加了155人 农民工代表有31位
·傅莹:与第十届、十一届相比 本次大会会期压缩减少1天时间
·傅莹任全国人大发言人 是第一位女发言人
·润物细无声——记全国人代会首位女发言人傅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