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山东法治山东 聚焦公正司法为人民
以规范执法新发展 力推法治山东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基石,是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全省公安机关按照厅党委提出“规范执法是基本警务”的理念要求,以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两手抓”,持续完善“五位一体”规范执法模式,全警全力,奋力攻坚,执法公信力、战斗力得到了新提升,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化引领,提升民警业务能力和执法素质
民警是执法行为的实施者和主体。为了努力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民警对法律的信仰、尊重、敬畏,引导民警积极践行“守护之神、服务之星、文化之魂”的山东警察精神追求。
强化民警正确的执法理念,在全省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理性、平和、文明、 规范” 的执法理念教育,全面推行以“平和语气、平等人格、平稳方式,讲清违法事实、讲清违法后果、讲清处罚依据”为主要内容的“三平三清”说理执法方式,确保民警既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执法。
以大教育、大培训为载体,将学习贯彻修改后的《 刑事诉讼法》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司法考试助考制度,从机制上、导向上激励民警勤奋学习法律知识,目前已对全省近6 万名民警进行轮训,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司法考试总人数达到 1466 名,占民警总数的 1.63% 。建立完善执法岗位递进培养机制,组建了省市两级刑事、治安、 经侦、 法制等各类专家人才库,探索建立以“一网、双考、三级”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资格认证升级管理机制,在网上实现对民警的法律业务知识考试和执法行为的考核。
规范管理,提升办案水平、保障执法安全
为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省公安厅加快地方公安立法步伐,不断完善制度标准,相继建立覆盖全警的各类执法制度4100件,执法标准4900件;进一步明确13 个主要执法部门警种、 108 个民警岗位和618项执法岗位职责、 984项执法业务技能标准,统一了7个一线窗口单位民警的语言规范,对接处警、行政执法、刑事办案、行政管理等各执法环节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形成了条线结合、配套完善、覆盖全面的执法行为操作体系,使各项执法活动纳入标准化、制度化、 规范化管理轨道。
针对执法问题多发生在基层一线的问题,从源头入手,强化执法场所硬件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派出所兼职技术员、专兼职法制员和法制督导员队伍建设,前置办案质检关口。推行一线民警执法活动全程录音录像,全省110处警车和民警配齐执法录音录像仪,在执法办案场所全部安装了同程录音录像系统,实现了随案监督、随警督察和远程网上监控,提高了执法监督效能。推行执法危险源、风险点安全防范管理,设定执法“禁区”和“红线”,严格程序规范和监督制约,建立执法质量“飞检”制度,加强执法突出问题查摆整改。
把信息化作为提速增效、刚性制约的有效手段,全面推行网上执法、网上监控、网上监督考核,形成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档案网上建立、执法绩效网上考核”的集约高效的网上执法管理模式,推出了“山东公安民生服务在线”、“山东公安微博群”、“网上警务室”、“公安 QQ 群”等便民服务措施,搭建起了良性互动平台,积极回应群众新的期待和要求。
执法公开,最大限度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执法办案公开化,全面推行执法告知、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公开认定、疑难信访案件公开听证。坚持调解优先化,聘请有威信、有经验、有亲和力的 2.5万余名群众作为特邀调解员,全年公开调处治安案件 47.4万余起,提高了调解水平。
坚持执法监督社会化,全面建立执法办案随机回访、现场回访、集中回访和执法问题整改反馈制度,在全省公安窗口单位全面推行工作满意度网上评警、短信评警、电子装置评警系统,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电话调查,主动接受各界监督,改进执法工作。
为全面推进法治进程,不断深化法治山东建设,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规范执法是基本警务”理念,以继续当好全国“领头羊”为目标,以“制度落实、源头治理、模式创新”为主线,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劳教审批制度改革应对、法制队伍履职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执法工作源头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全省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刘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