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监督公车"私奔"不能只靠老人孩子和微博

2013-03-04 08:29: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最近,网民在微博上随手拍照监督公车私用的举动直接推动地方一些开制式公务车、执法车“私奔”的干部迅速遭到处理。而一名北京小学生看到很多家长开公车接送同学,便建议将公车车牌涂成红色,以便于大家监督,此建议一出,各界叫好声也一片。

    长期以来,在公车改革艰难前行的同时,中国民间对公车的监督力量一直存在。例如,广州市就有一位经常在大街上拍照检举公车私用的老人叫区少坤,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区伯”。而微博近年来的兴起,为百姓、微博达人监督公车“私奔”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自媒体平台。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对公车私用的监督不能只靠老人、孩子和微博,作为公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当回应民意期待,及时公布公车数量和年支出总数,并出台更严格的制度上的保障,例如推广公务车贴或公务车专用标示、牌照,确保每一辆公车都运行在阳光下、监督下。

    在民意的推动下,中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艰难地逆水行舟十多年。然而,全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辆公车?每年买车、修车花了多少钱?这些数字,至今还是一个谜。这必然导致外界对公车的监督是零零散散、随机和挂一漏万的。

    记者认为,公车数量不是国家机密,更不是部门“隐私”,予以公开才是公车改革深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公车使用的必然选择。

    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叶青曾在2012年两会对记者透露,他看到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称,“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这个报告中几个例子让叶青目瞪口呆:有一部公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元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

    据介绍,这个报告中触目惊心的数字还包括: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中青报:比专车更该警惕的是公车私用
·广州34部门晒"三公"预算 公安局预算逾亿公车支出最多
·公车挂“公牌”,中看不中用
·用制度刹住公车腐败之“轮”
·公车上红牌 能否阻“私奔”
·法制日报:公车治理,红牌之下更要问责

·法制日报:公车治理,红牌之下更要问责
·聚焦:以人查房严控之争 公车能否挂“公牌”
·光明网:公车消费也须关进“制度的笼子”
·京华时报:遏制公车私用应问责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