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追记河南省开封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孙国宪

2013-03-03 10:08: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一种高尚的情怀能够温暖多少人

    ——追记河南省开封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孙国宪

    孙国宪(前排中)在开封市检察院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他走了,走得十分安详,一如他生前的模样,镇定、从容,坚强、平静。

    48岁的生命无疑是短暂的,但22年的从检生涯却是精彩、灿烂的:惩贪官,斗凶顽,善攻坚,勇担当,他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心血倾注给了热爱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迈上了人生之巅,以他坦荡淡泊的情怀和宽厚至善的品德延续着人性中最优秀的部分,使生活在他周围所有了解他的人,无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世间的温馨。

    他就是河南省开封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孙国宪。

    一句话和一个人

    一缕淡淡的月光穿过微风拂起的窗帘,轻轻地泻在洁白的病床上。

    一位生命垂危的中年男人此刻正躺在床上,急促而不均匀的呼吸,像一只无形的铅锤撞击着探视者的心。望着面无血色、由于数次化疗而头发日渐稀疏的孙国宪,开封市检察院检察长张志超禁不住泪水盈眶,两年来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仿佛又回到眼前。

    2010年8月,时年46岁的孙国宪由河南省检察院正处级检察员调任开封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作为6次二等功荣立者,曾经参与办理过厦门远华案、李纪周案等50多起大案要案的全国检察系统知名预审专家和全国检察机关反贪侦查一级人才,孙国宪对组织上新分配的工作充满了热情。

    上任一年多,他所分管的侦监、公诉和技术信息化等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他积极推进侦监和公诉改革,使全市检察机关侦监、公诉工作的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他积极推动与法院、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全面提升了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他整合全市检察机关技术鉴定资源,形成了两级院技术部门办案工作的有效融合;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全市检察网络建设、舆情应对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新岗位上的孙国宪如鱼得水,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办案、调研、分析案件,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他曾对分管部门的人员说过一句话:“我们一起努力,不能愧对组织上的信任。”

    2012年春节过后,信心满满的孙国宪决心带着分管部门继续大干一番。在他心目中,做出让人满意的成绩是他的理想。然而,细心的同事们发现,此时的孙国宪气色并不太好。

    从年初开始,他就经常发烧。起先说是感冒了,吃点药继续上班。后来,低烧不退,他就到医院治疗,上午输液,下午又回到单位。但究竟得的什么病,要不要紧,除了妻子,其他人并不知道。

    2012年3月12日,河南省检察院要在平顶山召开全省公诉工作会议,开封市检察院作为全省公诉先进要在会上发言,会议指定开封市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介绍经验。孙国宪听到消息后,有些为难。他给负责会务准备的省院公诉一处干部小刘打电话说:能不能请个假,让其他同志去讲?并不了解内情的小刘回话说:这个程序是早定好的,你能来还是来吧。

    孙国宪没有再说什么,他如期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精彩发言。只顾忙碌会议的小刘没有看出任何异常,她觉得孙国宪发言时的精神还挺好的。但有一点小刘比较纳闷:别人参加会议都是一个人来的,而孙国宪来开会,身边怎么还有妻子跟着?让人不解的是,会议发言一完,孙国宪和妻子就匆匆离开了,好像有很着急的事情要去做。

    直到孙国宪去世,小刘才知道,那次开会前孙国宪给她打电话请假,实际上身体非常虚弱,他当时正躺在医院输血。妻子陪同前来参加会议,是怕刚从医院出来的他有个三长两短,倒在出差的路上。

    从2011年孙国宪得知自己患有白血病后,他就悄悄地隐瞒了病情,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一年多以来,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从不懈怠。

    回忆往事,小刘泣不成声。她说,早知道是这样,何不就让他请假休息呢!他病得这么重,可是输完血后,又长途跋涉来开会,这是在争分夺秒抢时间啊!

    一个人和一颗心

    孙国宪是个苦孩子。他生在农村,家境贫寒,父亲双目失明,全靠母亲持家度日。从七八岁起,他就起早拾粪,下地割草,早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1982年9月,孙国宪凭着自己的努力,从家乡尉氏县考取郑州大学法律系。四年本科生活,奠定了他坚实的法学根底。毕业后,他先后在河南省周口地区政法干校、河南省公安专科学校任教。1990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检察院,历任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反贪局侦查二处处长、正处级检察员,直至后来调任开封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22年的检察工作历练了他强烈的规则意识和缜密的思维方式,他把忠诚、法律、实事求是看得很重,心中始终有一颗公平正义的为民心。

    2011年8月,开封市检察院侦监处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在案发第二天就被抓获归案,犯罪现场也及时进行了勘察,丝袜、棍棒等作案工具一应提取,血迹比对也完全一致,唯一不足的是,对匕首的去向,嫌疑人供述了两处,但经过打捞均无所获。

    办案检察官向孙国宪汇报后,他当即要求:关键证据务必查找到位,否则无法定案。接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重新调整讯问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嫌疑人终于供述了匕首的真正去向。很快,公安人员按照检察院给出的地点,在河床的淤泥里将匕首提取,使该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

    在平时,无论大会小会,孙国宪经常对干警说,办案一定要对事实、对证据、对法律负责,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

    一次,孙国宪收到一封系统外一名有社会身份的人转来的信件。信中就某起诈骗案的办理提出要求,明示要把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

    孙国宪认真听取了案情汇报,认为对该案所涉犯罪嫌疑人不适宜采取取保候审,并提出了相关理由。后来,这起案件经补充侦查后提起公诉,法院对被告人作出了有罪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被告人上诉,河南省高级法院维持原判,而维持的理由和孙国宪带领大家在补充侦查后研究提出的意见几乎一模一样。

    对待群众,孙国宪奉献的始终是真情,掏出来的永远是真心。

    2011年9月16日,几名海南籍人员找到市检察院举报中心急切反映:他们在开封大学上学的女孩不见了,开学后一直没有到校,中间接到过孩子的电话,说是在南阳,但此后音讯全无。他们到南阳和开封的派出所都报过案,但始终查不到孩子下落。情急之下,他们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检察院求助,并说,如果再找不到孩子,大人也活不了了。

    孩子家长着急无助的眼神让孙国宪坐不住了,他马上找人研究方案,快速安排人员分头与南阳、开封两地公安机关进行联系。当晚,公安机关来电话说,人已经查到,是被传销团伙骗走的。随即,两地公安、工商部门联手行动,不到一天就将孩子解救出来。事后,学生家长感激不尽,盛赞孙国宪是“开封府里的包青天”。

    一颗心和一份情

    为人处世真诚友善,待人接物风趣幽默。在人们眼中,孙国宪是个开朗、乐观的人,聚会只要有他在场,总是笑声不断。不止一个人对记者说,国宪重情重义,他对同事、对朋友、对家人永远充满了厚爱真情。

    河南省检察院干部何宝钧与孙国宪曾是省院反贪局的同事,孙国宪的乐观、幽默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国宪人特别好,大家都愿意跟他交朋友,和他交往很放松。他爱开玩笑,是个聪明的好人。分配工作时,大家都愿意跟他在一起。当我还是个办案新手的时候,他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跟他办案,再难也没觉得苦累。”

    开封市检察院侦监处干部杨保全至今不能忘记这样一件小事:“去年6月,我左手食指发麻,想跟孙检请个病假,他听到后让我赶紧去看,说院里的工作不用操心,治好病再上班。我当时特别感动。他自己病得那么重,还坚持上班,别人劝他到医院去看,他总是说自己还行,而同事、下属有一点点不舒服,只要跟他说了,他知道了,就天天催着你去医院,他心里只有别人啊!”

    而在年轻女干警心中,孙国宪是个儒雅、细心、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他不端架子,不拿腔调,朗朗的笑声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自然、随和,就像自家的兄长一样,没有一点距离和陌生。

    开封市检察院公诉局干部刘红莲说:“我家也在郑州,孙检只要周五回去,就一定把我叫上,搭着他自己开的私家车。周一早上从郑州往开封赶时,他再把我叫上,记不清多少回。有一次,我坐公交车从郑州回开封,半路上车坏了,一车人都被撂在了马路上。突然,孙检打来电话,问:红莲,你是不是在公交车上?今天早上我走得晚了没叫你,刚才看见一辆车坏在路上了,想你是不是在车上呢?一个领导,对下属能够细心到这种程度,没有理由不让人感动。”

    孙国宪和妻子相识于高中时代,结合于大学毕业之后。1988年2月结婚后,夫唱妇随,相携走过24个年头。他时常感念妻子的付出,记得妻子的生日,几乎每个结婚纪念日他都要给妻子送一束鲜花,柔情蜜意,倾注了一个做丈夫的无限深情。

    对女儿,他疼爱有加,但又要求严格。他对女儿说,你爹没有钱,也没有什么关系,你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气的孩子没有埋怨爸爸,大学毕业后她一个人闯荡北京,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作为父亲,他对孩子倾注的,又是另外一种情感。

    孙国宪的家庭观念很重,对老人的孝顺几乎尽人皆知。父母在世时,他孝敬父母。寄钱、看望、买吃的,老人怎么高兴他就怎么做。父母去世后,他把全部的孝心给了岳父岳母,像亲儿子一样孝敬着妻子的爹妈,一有空就去看望,双休日还陪老人逛逛公园。每年大年初二,他必定要和妻女一道去岳父母家团聚,多少年雷打不动。

    即使对待已经离开几十年的家乡,孙国宪也从来没有忘记。村里说想把学校的危房和烂泥路修一修,支书找他帮忙,孙国宪忙前忙后,还自己掏出一万块钱。学校修好了,路也修通了,乡亲们无不诉说着孙国宪的好。后来,村里供水、供电的事又找他,孙国宪也从不推辞,积极联系,尽心竭力为家乡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乡亲们说,国宪没忘本,他对家乡有感情。

    一份情和一群人

    孙国宪倒下去了,倒在了秋叶满地的季节里,倒在了亲人温暖的怀抱中。

    2012年11月20日中午,在经历了三个多月持续不断的病痛折磨、才结束北京化疗回到郑州养病不到三天的孙国宪,再也没能睁开眼睛。这天中午13时45分,孙国宪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心肺衰竭而不幸辞世,终年48岁。

    这消息像晴天里滚过一声惊雷,震颤着人们的心。河南省检察院、开封市检察院的领导和同事们赶来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熟人赶来了,曾经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和同事赶来了,老家的领导赶来了,亲朋好友和邻居们也赶来了……人们哽咽着,无法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快就离去了。

    11月24日上午,孙国宪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市西区殡仪馆举行。省、市、县各界近千人聚集在一起,静静地列队等候在门外,他们想最后再看一眼国宪,最后再送一程国宪。

    9时整,哀乐响起,许多人的泪水夺眶而出。

    开封市检察院技术处干部荣志亮说,他是一个君子,几乎所有的事他都对得起人们,但唯有一件事做得“不地道”:他说去看病,就一个月时间,但是,他却食言了,他永远地走了。

    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干部任明磊说,国宪生前单纯、善良,好与人交,如果看到有这么多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亲人为他送行,他一定会高兴的。

    孙国宪的好友王鑫说,这么多的人来看国宪,人们要辞别的,不仅仅是一个平凡而高尚的灵魂,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君子般的高尚情怀。

    孙国宪的去世,使许多曾与他打过交道的领导感到痛惜。

    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在省院,他是反贪局的办案能手;在开封市院,他是克己奉公的好领导。在他身上,展现出务实重干、公正亲民的河南检察精神,他是全省检察机关学习的榜样。

    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曾任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作为孙国宪的老领导,他把孙国宪的一生概括为三句话:为检清廉,坚持原则,秉公办案;忘我工作,拼搏奉献,淡泊名利;谦虚至善,敬老爱幼,品德高尚,永远值得学习。

    高检院渎检厅厅长李文生说,国宪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光明磊落,无私忘我。

    高检院反贪总局副局长孙忠诚说,国宪的离去,是检察机关反贪工作的重大损失。

    河南省检察院已于近日作出决定,追授孙国宪一等功,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他的事迹和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中原检察干警为检察事业的发展而拼搏奋斗。(郭洪平 高传伟 刘红梅)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