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2月28日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通过,标志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2月28日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并建议国务院将该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在方案中,“服务型政府”、“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要点引人注意。全国两会上,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将拉开序幕。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设”、“部门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结合”以及“对职能交叉重叠、矛盾问题突出部门的调整”将成为本轮“大部制改革”的三大亮点。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启幕 “悬念”欲解
破冰于2008年的“大部门制”改革受到各方瞩目,当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8个减至27个,“大工业”“大交通”等“大部制”设想初步实现。
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显示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决心。
二中全会公报释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原则性思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诸如“大部门制改革走向何方”、“哪些机构会被调整”等人们关注的一些悬念,都要等到3月初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时才能揭晓。
对于政府机构改革,公众关注撤并了哪些部门、人员如何安置等,这当然是机构改革必然面临的问题,但这并非大部门制改革的主要看点。衡量机构改革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撤并几个部门,而是要看机构设置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否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
2008年“大部制”改革,交通运输部成为5个新成立部委之一。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邓小平曾如此评价机构改革。1982年至今历经31年,这场改革仍在延续。有学者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机构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触及的是政府放权与削权,“改革最困难的就是理清政府权力清单,清楚界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权力,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一方面是放权,也就是下放权力;一方面是削权,也就是权力转移,向社会转移。十八大报告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本轮即将展开的改革,是上述行政三分制改革目标的延续,“部门会做"微调",调整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关系,而不是过多看重外部部门合并。 详细>>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把转变职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十八届二中全会公报以相当的篇幅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这一改革取向,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逐步转移出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政府职责体系为途径,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不断完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详细>>
近年政府机构改革
(图片来源:新京报)
1982年
此次改革精简各级领导班子,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少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少为3万人。
1988年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国务院人员编制减少9700多人。
1993年
此次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
1998年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
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2008年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构改革
公众需求导向,优质高效服务
我们所要的“大部制”,不应该是权力之威严的陈列和展示,而应与公民权利互相尊重、良性互动。一方面要管住政府的权力,一方面也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原本应该归于社会的权力还给社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大部制”权力集中带来的风险。
“大部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的“政府再造”。如果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能通过改革组织目标、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办事流程等方式,造就一个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政府,那么它才是真的成功了。(《哈尔滨日报》,2013年2月24日)
改革应当坚持“让利于民”
政府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行政改革,而是前期行政改革与后期经济改革两者的结合,因此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多元角度进行探索设计,要一切有利于放权,一切有利于惠民。另外,改机构、简人员,还必须与转作风紧密结合起来,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服务人民群众。要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办事程序,缩减审批流程,大力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固化优化权力运行,杜绝“中梗阻”,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件质量和效率。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少搞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多抓点实事,多下去了解一点民间的疾苦,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倪洋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2月27日)
·两会前瞻:“大部制”推进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专家称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削权放权是关键
·十八届二中全会今召开将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