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
2012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同时,大病保险政策、医保总额控制等文件相继出台实施;各项社保待遇持续提高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在制度建设上,我国颁布实施社会保险法和军人保险法,制定实施社会保障“十二五”专项规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先后建立,实现了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根本性转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4亿人、5.36亿人、1.5亿人、1.9亿人、1.54亿人,比2007年分别增长50.9%、140.2%、30.7%、56%、98.6%。
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4亿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基本社会保障,短短几年时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向全覆盖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比5年前增长86%;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多次增加对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并开展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明显提高。
同时,社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分别达到2.85万亿元、2.21万亿元和3.53万亿元,为2007年的2.63倍、2.8倍和3.14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也分别达到1829亿元、1150亿元和2303亿元。
近年来,大规模、普遍性的历史遗留问题总体得到化解。我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保补贴政策,支持困难群体再就业;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帮助地方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和“五七工”、“家属工”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险。
未来,社保工作将按照中央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稳定为要旨,稳量求质,有力提升社保制度长期发展运行质量。
一方面,要巩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成果,并着力解决重复参保问题。抓住重点单位和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探索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制度。努力提升各类群体参保的持续性,提高参保缴费率,完善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给参保者更好的预期。
同时,要做好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和政策衔接,妥善处理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组织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记者 徐博)
·人民网评:以深化社保改革回应民生期待
·大众日报:“先看病后付费”须有社保兜底
·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保制度实现全覆盖 补助标准提高
·山东力争建成覆盖城乡社保体系探索医保城乡统筹
·黑龙江异地高考方案2013年即实施 无社保限定
·[视频]人社部:社保基金将接受社会监督
·[视频]人社部:社保基金将接受社会监督
·山东省新农保社保卡沂水首发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发布通知统一城乡居民和农籍职工基本养老险
·异地社保资金转入广州元旦起可网上查询
·苏州 300万农民享市民社保
·海南省多功能社保卡首发 150万参保人将陆续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