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就业基地、“关爱转化工程”、“阳光学校”、消灭轻罪记录——
让“特殊人”变成“正常人”
家住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的服刑人员花某,假释回家后便面临困境:妻子患肺结核住院,孩子缺钱上学,旧房拆迁需买新房,自己又无收入。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街道的社工来了,一次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发挥修家电的一技之长,开个维修店走出困境。接着,社工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帮助寻找店面房,店铺很快开业。花某表示将自食其力,尽快融入社会。
上门为居家老人送医送药、嘘寒问暖,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为精神病患者办理城乡低保,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一道道真情服务、为民解忧的亮丽和谐风景线呈现在江苏大地。这是江苏服务特殊群体的积极探索,也是构建和谐平安江苏的温情举措。
近年来,江苏把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融入特殊人群的社会管理之中,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全覆盖。
2008年,在太仓市双凤镇司法所举办的就业技能知识培训中,刑释人员夏雨提出,想创办一个搬运公司,吸纳帮教人员就业。
这个想法得到了镇司法所的大力支持,当年3月,太仓市新生搬运服务中心暨双凤镇新生就业基地正式成立,主要从事装潢搬运、打孔、小区保洁等业务,公司起名“新生”,意即让帮教人员获得新生。
公司建了起来,双凤镇司法所及时出面帮助联系了金谷府邸小区物业公司,还一起出点子推出不少便民服务措施。由于活干得漂亮、价格相对便宜,新生公司生意很快火了起来。现在,公司承包了许多大型社区的装潢搬运业务。
“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感谢学校,她改变了我的人生。”来自连云港灌云县的矫正对象刘某激动的告诉记者。前几年刑满释放的他,在灌云县司法局帮助下,经过两年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习后,不仅顺利拿到了数控车工的证书,目前还在江阴的一家工厂里工作,月收入达5000多元,并且娶妻生子。
2011年,徐州市鼓楼区法院依据新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改过自新的6名未成年犯实施犯罪前科消灭,并封存他们的犯罪记录,除公安机关因当事人涉嫌新的犯罪需调查外,其他情形下任何人不得公开。该院同时陆续封存以往判决生效的340多名未成年犯的“犯罪前科记录”。一名少年犯母亲激动地说,这一制度出台,让她看到了儿子未来的希望。
服务的理念到底扎根多深?从对特殊人群帮教服务管理中可见一斑。为让特殊人群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盐城市先后招募了1万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模范等“五老”志愿者,与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学、帮教、帮困活动,在大丰市登记在册接受管理的4614名精神病患者中,已有约一半人纳入城乡低保、“五保”和重残人员救助。宜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0余家规模企业参加的爱心帮教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安置基地的范围,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岗位基础和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7.59万人,重新犯罪率仅为0.6‰,为全国最低;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99.99%和98.8%以上。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正在为民办理代理事项
“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十户联防、警铃入户”、“平安E家”报警电话、网格化管理、“城中村”整治——
“强基工程”夯实平安根基
去年4月中旬,一名年轻男子经常在苏州市沧浪区南门街道立达中学门口转悠。几天后,他将贼手伸向了一名中年妇女。就在快得手的一刹那, 3名便衣警察“从天而降”。原来,设在附近一小区内的“好管家”监控平台的值勤人员早已盯上了他,几天来他的一举一动,全在值勤人员眼皮底下。后经审讯,该男子是一名惯偷。
园林城市苏州拥有大量古建筑民居,但也带来了系列社会治安管理难题。沧浪区南门街道因势利导,推广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好管家”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老旧小区进行技防改造,用先进的技防设施,为百姓管好家。
“好管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所辖13个社区依据地理布局、道路走向、事件发生频率和工作量分布等因素,划分为4个管理网格,整合网格内公安、城管等各条线、社区的管理力量,构建科学管理、快速反应、依法处置、协同保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天候运转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并与110、119、120联动。平台运行以来,辖区平均发案率下降50%,为古城区居民打造了一个“全天候安全保障圈”。
创新谋转变,科技促和谐。江苏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搭建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探索形成了情报信息导侦、专业力量主侦、科技手段强侦、全警联动助侦的打击犯罪工作新格局。2011年2月,“大平台”通过公安部验收并获充分肯定。江苏95%以上的公安基础业务依托“大平台”开展,利用信息化破案占比超过60%,命案破案周期平均缩短3/4,破案追逃成本下降70%。在“清网行动”中,江苏警方共抓获网上逃犯1.7万余名,其中公安部督办的逃犯11名,故意杀人逃犯193名,追逃率达92.49%,居全国第一。
目前,全省每天投入巡逻力量5.8万人以上,其中民警1.8万余人。全省共设立省际、市际治安卡口和警务查报站425个,实行由民警带领专职保安的24小时守控和录像监控。全省99%的乡镇(街道)建成技防乡镇(街道),金融网点等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安装率达100%。2012年,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第9年下降,破案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主要指标稳中有降,消防安全指标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江苏一直致力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并以此打牢平安建设根基。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推广“网格化管理”经验,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3公里管理服务圈。
江苏的社区服务管理还延伸到了“城中村”。泰州海陵区是主城区,也有一些“城中村”因为环境脏乱差而成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对此,该区主动将“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全力开展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全警进社区、全力解民忧”爱民走访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基层综治干部深入到每个“城中村”,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力开展集中整治,有效提升了“城中村”管理质效。
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方能提升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质效。江苏不断健全完善以综治组织为龙头、以基层政法队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基层政法综治组织网络。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综治委、办,配备了行政编制综治专干,共有工作人员1.4万余人,所有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实行集中办公。
“小技防”、“小联防”使农村和社区的社会管理如虎添翼。如东县推广“十户联防、警铃入户”工程,村里设立报警中心,形成一户按铃、九户救助、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全天候农村技防网络。警铃入户工程开展以来,农村可防性案件下降了10.2%。海安县将小技防入户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安装费用由政府买单。宜兴市把技防入户建设作为大技防体系的基础工作,推进“平安E家”报警电话进万家工程。
此外,江苏在全省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金融等12项创建活动,进一步筑牢平安的基础。目前,全省100%的省辖市、96%的县(市、区)、98%的乡镇(街道)、94%的村(社区)、95%的企业、93%的学校、92%的医院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从基层基础上保障了平安江苏建设的成效。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稳定示范区的总目标,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平安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说。
长风万里,风光无限。随着平安江苏建设的深入推进,江苏城乡百姓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通讯员 陈旭 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