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法律服务市场在发展壮大、需求旺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陷。为此,苏州全市正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令人关注的是,太仓率先起步,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服务重点,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法律服务、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些措施和经验在国内引起反响。
律师驻村“坐诊” 法律顾问到家
“多亏顾律师上门服务,帮我办理了遗赠抚养协议。”日前,太仓市城厢镇娄东新村的徐阿婆专门来到府东社区,感谢新中远律师事务所的驻村律师顾斌,为她免除了后顾之忧
已经80多岁的徐阿婆是孤寡老人,独自居住在娄东新村,雇了钟点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春节前,徐阿婆生了一场重病,需要有人长期随身照顾,于是她想到“以房养老”,把自己的房产赠给愿意照顾她的人。
徐阿婆来到社区请工作人员帮忙时,工作人员也犯了愁:之前从来没有办过这样的遗赠抚养协议。驻社区律师顾斌律师听说了徐阿婆的情况,承诺免费帮她办理相关协议,他请徐阿婆和社区将相关材料准备好,第二天就把合同打印好并专程上门为徐阿婆办理并全程录像留存,确认签订遗赠抚养协议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
太仓市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以来,推进律师进村(社区)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工作。去年,该市法律援助中心实施“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律师进村(社区),像这种带有公益色彩的司法援助和法律服务,在太仓市越来越受居民的欢迎。
顾斌介绍,去年年底开始,他所在律师事务所与9家社区签订法律服务协议,现在,每当他抽时间到社区里“坐诊”,居民们一听到律师来了,都会纷纷前去咨询求助。今年他将继续与其他律师一起,主动进驻社区,帮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难题。
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社会
律师驻村(社区),只是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市法援中心通过“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着力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孙剑良律师事务所是江苏最早开办的个人律师事务所之一,历经近10年发展,该所在太仓市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中稳稳扎下了根。但创办人孙剑良律师说,全所律师除了高端市场,还让业务惠及普通群众,承担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去年,该所签订了“光明万家”司法惠民服务协议书,凡是涉及到基层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法律服务和民间调解、涉法信访接待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化解,都采取免费服务机制。
此外,太仓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在市、镇两级设立了法律服务中心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负责为辖区内居民、企业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服务,还放宽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以及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状况。市法律援助中心向镇(区)法律援助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延伸,形成三级纵向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律师不仅为政府提供了积极的法律帮助,也使百姓的法律意识大大提高,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也更趋理性。
政府为百姓购买法律服务
5年前,太仓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分布并不平衡,农村法律服务主要依靠水平不高的“草鞋律师”。2011年起,太仓市政府设立了1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成为撬动了律师队伍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责任的杠杆。
如今,太仓市先后组建了市政府法律事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优秀律师青年团、普法讲师团和“娄城老娘舅”调解专业服务队5支队伍,还建立了符合社情民意、贴近群众需求的“新太仓人”法治俱乐部、农民工维权“急诊室”、社会矛盾化解“三联平台”等15个市级实事项目及浏河镇法制长廊、浮桥镇法治文化一条街、法律援助村村通等14个镇级实事项目。
2009年至2012年,太仓市、镇两级政府对公共法律服务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日益凸显,用于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投入经费年均增速达30.6%。
太仓市司法局副局长高峰介绍,该市法律服务行业围绕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做大做强太仓法律服务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太仓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江苏苏州率先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工作
·苏州园区线上线下倡平安
·苏州警方去年抓获3198名在逃人员
·苏州:警务现代化聚集发展“正能量”
·江苏苏州:网上追逃长效机制展现"苏州力量"
·苏州相城:干部配偶接受警示教育
·苏州相城:干部配偶接受警示教育
·江苏苏州检察院开通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无锡苏州警方联手 捣毁横跨广州江苏贩毒网络
·江苏苏州1942个村社聘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