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砥砺奋进的时代图景——盘点本届政府五年工作十件大事

2013-02-27 10:34: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学有所教”:首次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

    2011年6月8日,中南海。国务院常务会议正热烈讨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问题,焦点直指“2012年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

    4%,其实早在1993年就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然而,教育投入年年大幅增长,但要真正实现目标并不容易,这尤其让地方财政感到困难。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议定:“4%”是本届政府向全国人民的承诺。这件事必须完成!

    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首次占到GDP4%,教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公平。

    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持续不断的财政投入,带来了教育的显著发展。我国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受到资助,上小学、初中学杂费全免,贫困寄宿生还可享受生活补助;读中等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每年可获1500元助学金;读大学每年可获3000元国家助学金,还可享受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

    这从制度上努力保证各个学段的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学可上、求学无门。

    “救灾恤患”:有效应对灾害科学重建家园

    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从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伴随着金融风暴呼啸而来,中国发展雪上添霜。

    面对频发的灾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在灾难中,中国应急机制趋向完善。汶川地震7个月后,中国就修订了防震减灾法。如今,从国家到地方的应急机制已建立起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总规模达到100万人,可在最短时间应对危机。

    灾难过后,党和政府对恢复重建制定科学的方案和条例,给予充裕资金支持,实行对口支援,重建美好家园。合理安排居民迁建,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同时,防灾、减灾,成为国务院部署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着眼点……一系列决策,体现出对自然和科学的尊重。

    “从汶川到玉树,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德国《世界报》这样说。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立法大事记(人大·五年立法)
·五年检察印记之检察文化篇 春风化雨入心田
·人大五年:办理代表议案建议4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