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宁夏

宁夏城乡客运一体化:从"农民行殇"到"城乡直通"

2013-02-26 16:27: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宁夏日报 

    生活,应“运”而新

    乡村公路通到哪里,客运班线就跟到那里。几年来,宁夏共建设四级农村客运站167个,招呼站1168个,农村通客车率达97.5%。

    过去,农村客运车辆进城的终点都设在城外,与城市公交网络之间还有“最后一公里”,农民进城不得不大包小包拎着行李走1公里多换乘城市公交。

    青铜峡市率先整合,将农村客运终点直接延伸到汽车客运站,5条市内公交和农村班线、长途班车、出租汽车之间实现了“门对门”的无缝衔接。各市县纷纷跟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直通走廊”初步形成。

    这种城乡直通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迁。

    在原州区彭堡镇吴磨村,农村客运司机段向红的客运车,一天当中要在吴磨和城区往返3次。该村王克金7时坐车到市区将自种的蔬菜卖掉,再赶到工地打工,晚上还可以回到家里照顾家庭。

    农村客运车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基本不会对货物收取费用。一条线路跑熟了,驾驶员就成了“快递员”,带化肥、种子、洗衣机……甚至人都不用去,让驾驶员代缴费或者代买东西,回来再算账给钱。

    “交通便捷了,按这两年的菜价,一个农村妇女随便种上两三亩大地菜,每年都可以挣2万元,再加上在家门口打工花费很少,现在我们村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吴磨村党支部书记王升说,前几年,村里出远门打工的占了40%,现在顶多也就10%。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自然就少了,大家都把孩子送进城里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农民更加珍惜手中的土地,种植结构正在向都市型农业“进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城乡客运一体化还为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了一定借鉴。

    农村客运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走出大山的路,因“运”而安;留在山里的生活,应“运”而新。(记者 连小芳 王建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辽宁打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助推小康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