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因“运”而安
2007年以前的南部山区,交通事故的一半都和“蹦蹦车”有关,如何堵住“蹦蹦车”一度是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过去,交警、运管、农机三个部门堵不住一辆‘蹦蹦车’。”固原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马虎林说。
管住“蹦蹦车”,在疏不在堵。
但是由于居住分散,客源不稳定,没有客运企业愿意涉足无利可图的农村客运市场。而如果以公共财政担负这项职能,近乎天文数字的巨额投入,别说财力有限的宁夏,哪一个西部省区都望而却步。
宁夏的基本思路是,以“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协调配合,以财政和税费政策的综合配套,找准公益和盈利的平衡点,推进城乡客运网络化建设和一体化进程。
固原金马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刚,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6辆客车跑客运。但他很快发现,彷佛一夜之间,稍微热门点的线路上冒出很多“蹦蹦车”、客货车,在上面搭个棚子、车厢里放点小櫈就开始载客拉人。由于进入成本低、机动灵活,老百姓又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一时生意火爆。李立刚的6辆客车全部被逼停。
在当时的客运市场上,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2005年冬天,吴忠市红寺堡区,从同心县新庄集乡移民到此的回族小伙马玉龙跑起了客运。家当是他揣着从信用社贷来的几千元钱,从银川买来的二手“三轮摩的”,无牌无照。“那时候,大家就认这个,便宜1块钱,出租车都抢不过我们。”马玉龙实话实说,当然,宰客、甩客这些事也都干过。
真正让“蹦蹦车”退出宁夏客运历史舞台的,还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之手”。
2008年1月,自治区政府在南部山区投放了500辆便民小客车。自2007年起,对经营县乡、镇村农村客运班线的车辆免征一定年限的运管费;免收农村客车的农村客运站服务费,对国家投资建设的农村客运站免收经营承包费;免征农村客车车船使用税,实行农村客车营业税即征即补或先征后补;全额或减半免收农村班线客运车辆GPS终端安装费。中卫市还对投放的178辆农村公交便民车,在国家燃油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市财政配套50%,同时对车辆强制保险费实行市、县两级政府补贴。2009年以来,固原市、海原县分别对新增的20辆城市公交车、30辆镇村班线公交车,每车予以财政补贴2万元。西吉县政府采取企业担保,政府给予50%贴息的方式,从银行贷款695万元更新68辆农村客车。
各项税费减免和政府补贴,加上对农村客运主体的公司化改造,不仅降低了农村客运的运行成本,而且提高了发车频次和正点率。
在固原市原州区,经过公交化改造的线路,15公里以内实现1元进城,30公里只需2元。乘客说:“一个苹果没吃完,车就来了。”
早已毫无价格优势的“蹦蹦车”,被乘客用“以脚投票”的方式清出了本不属于它的客运市场。
有关部门对所有农村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了GPS行车记录仪,并100%实行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按照最低30万元的标准,设立客运企业安全风险保障金,建立了农村客运安全联合监管长效机制。宁夏还将安保工程列入交通保障计划,对事故“黑点”逐年逐个排查,对危桥进行改造,以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