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7时50分左右,固原市三营镇孙家河村农村客运招呼站前,已经站满了打算进城的村民。
“再过几分钟车就来了,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准点。”村民李玉玲的喜悦挂在脸上。而几年前,别说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温暖舒适的大客车,只要稍微下点雨雪,河沟里的稀泥就能没过腿,人都出不去。
以前,河沟里发大水的时候,上学的孩子们只能从几十米高的渡槽上爬行,裤裆常被磨烂不说,还时时危及生命。
同一天,永宁县李俊镇西邵村54岁的回族老人丁国良带着老伴,乘上了从村里发车的客运公交去城里赶集。而此前,即使生活在被人们认为交通便利的川区,由于不会骑自行车,丁国良连李俊镇都很少去。
……
如果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这种反差,几乎适用于宁夏的每一个村庄。这一年,交通保障被纳入自治区十大民生计划,成为政府为民办的30件实事之一。
民生计划解困“农民行殇”
生活在“四塞之崮”的山区群众,将“交通基本靠走”的出行方式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廉价的“三轮蹦蹦车”弥合了闭塞和效率之间的矛盾。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蹦蹦车”载人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
“几年前,隔三差五总能听到‘蹦蹦车’翻车的事,我还去抬过人哩。”海原县西安镇范台村村民田玉荣说。
“2007年秋天,村里十几个人坐‘蹦蹦车’去赶集,下坡的时候刹车失灵,3个人当场就没了。”同心县田老庄乡解放新庄村78岁的马进林说这话时,悲伤笼罩着双眼。
西部博士服务团博士林燕平在以西海固为主要写作对象的《山村的守望》一书中说,2005年夏季,她在宁夏南部山区策划了一项针对孤儿的捐资助学活动,发现在121个孤儿家庭当中,父母死于车祸的占到总数的31.41%,其中有12个家庭父母双方均死于交通事故。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始终牵挂着西海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他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构筑快捷、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曾就民生计划的决策过程专访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他说:“我从小就生活在山区,了解老百姓的困难和苦楚。我曾亲眼看见有人乘坐“蹦蹦车”,车翻了,人死了。”
“农民行殇”让王正伟牵肠挂肚。2008年,王正伟到海原等山区县专程调研,提出发展农村客运的设想。各市县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议事协调机构。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被写入民生计划,为农村客运发展搭建了筋骨。几年来,农村公路每年以20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延伸。到2012年年底,宁夏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区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