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内力,强化司法行为监督
如果说流水线式的流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法官的自律,那么一个完善的审判管理系统仅靠实施主体的自律来完成,肯定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保证整个管理的规范运行。
现在,对诸城法院法官们进行“他律”的责任由审判监督庭和审判管理办公室来承担。
近年来,诸城法院年均收案在万件左右,每起案件从立案进入“流水线”开始,如何监督好“流水线”上的每个节点,得益于诸城法院自主开发的网络版《人民法院审判监督考核系统》。
借助于这个系统,审判监督庭法官马立飞每月负责撰写一期《诸城法院案件质量同步跟踪监督工作情况的通报》,通报的问题都是通过审判监督考核系统发现的。
监督考核则依托《诸城市人民法院案件同步跟踪监督考核办法》,办法有3章27条,其中167个小项细化了扣分事项,由系统进行自动打分。
马立飞的工作比以前轻松了许多。“刚开始全院的通报都十几页厚,每个庭室发现的问题都挺多的,现在一般就是二三页纸,越来越少了。”
马立飞感觉的变化最大的就是同事们的办案越来越规范,让她挑刺儿的事儿少多了。
分管审判管理工作的副院长潘兆龙形象的总结到:诸城法院多年来,能够守住案件质量这条生命线,源自于搭建的案件同步监督平台实现了三个同步。
同步采集,搭建监督管理平台。办案人员在完成每一项工作的同时,将产生的诉讼材料第一时间采集进系统,案件的所有信息能在第一时间汇集到统一的资源平台,有权限的管理、监督人员可以实时、同步监督,彻底杜绝了“暗箱操作”,实现了办案的公开透明,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同步监督,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在每个案件立案的同时,系统随机指定一名监督人员,这名监督人员负责这个案件从立案、审理、文书制作、结案直至卷宗归档的全过程同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直到问题得到纠正和解决。院长及分管院长平时在电脑前就可以同步跟踪监督各业务庭室不同案件的处理状况和进展情况,对全院所有案件进行全局掌握,统筹指挥。庭长可以随时了解本庭法官的办案情况、案件的进度,调度案件针对性更强。
同步考核,确保监督管理实效。按照审判流程、案件质量、诉讼收费、鉴定评估、数字印章、涉诉信访、综合指标等七大类,细分考核内容和标准,形成覆盖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考核指标体系。监督人员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只要从考核标准中选中问题属于哪一类型,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同步考核扣分,实现了考核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助推了案件质量的提高。
做内行,提升法官职业素质
法官们的审判活动与诉讼管理活动是审判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审判管理的重心,诸城法院一直将人才的培养作为法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0年来,诸城法院陆续从社会招录法官2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2人,如何做好新进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基层法院的审判环境,尤其是基层法庭的环境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诸城法院朱解法庭初任法官小张,因检查法律文书不细,裁判文书中的数字未采用三位分节法、缺少计量单位,被院里的“案件质量同步跟踪监督工作情况通报”点名,作为传帮带的“老法官”副庭长王重明,也因此受到了庭长的批评。
还未到不惑之年的“老法官”王重明,虚心接受了批评,他表示理解,他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除建立轮岗交流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外,诸城法院还着力完善法官培训制度,造就职业化法官队伍。从长远期出发,制订法院的教育培训规划,本着干什么、学什么、专什么的要求,每年都选送干警到国家或省法官学院学习深造。
“他们现在都是基层法庭的业务骨干,各庭人员的情况基本是,1至2名资历深的老法官,带2至3名初任法官,这样做实现了人才的梯次培养,有效解决了人员断层问题。”诸城法院院长王学功表示。(记者 闫继勇 通讯员 李 昊 振 华 翰 林)
·2013年全国法院将坚守司法公正回应社会期待
·上海:司法公正指数连续五年列全国第一
·促进司法公正最高法院发布第四批指导性案例
·提升司法公信力 促进司法公正
·没有个案公正 哪来司法公正
·司法透明直观透视司法公正 浙江法院首推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 社会公众参与打分考核
·司法透明直观透视司法公正 浙江法院首推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 社会公众参与打分考核
·[视频]习近平强调 顺应人民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
·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