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3
“无缝衔接管理”未实现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多头监管链条中出现的“非专业监管举措”、“三不管地带”和“踢皮球事件”成了让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
一位参与卫生部新国标制定的业内人士表示,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固然与生产经营者缺失诚信、管理不规范有关,也与现行的监管体制、法规标准等体系不健全、责任不到位、监管不得力等有关,如食品中添加工业原料、违规超量加入添加剂等,竟然能顺利通过层层检查,直到流入市场被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进行“严厉打击”和“行业整顿”。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多头监管链条中出现的“非专业监管举措”、“三不管地带”和“踢皮球事件”成了让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业内人士介绍,按照《食品安全法》,质监、工商、食药三个部门管食品安全,国务院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但是法定职责之后各地又有所扩充。如北京,教委、公安、工商、卫生等都算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但各部门厘清职责多停留在纸面上。
卫生监督部门一线执法人员表示,“农贸市场、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在我们看来是最简单的,关键是不要出食物中毒,即不要交叉污染、做到生熟分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现在怎么管呢?超市和农贸市场都建起了实验室,号称可以对蔬菜等食品的农药残留物等进行快速检测,但这是马上入口的食物啊,检出问题又能怎么样?这边查完时,那车问题菜都卖完了”。
上述人员表示,快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较高,准确结果要经过实验室送检,3天后才能揭晓,“这至多只是一道风险监测,但实质上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多是表面文章。”令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不解的是,农贸市场里蔬果蛋肉的主要流向之一是各类餐馆,但作为餐馆里食品安全的守门人,他们却很难掌握农贸市场中销售产品的食品安全现状情况,“这样的缝不只我们这一个”。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分散、而且也偏离了其本源,真正的管食品应该管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情况,“现在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眼、体质低下、长跑猝死等都与体质下降和营养膳食不平衡有关。学生营养餐谁爱吃啊,都到校门口买汉堡包、摊煎饼、干吃面,但这个年龄组正是器官发育的时候,如果没有优质蛋白的摄入,那体质能好么?”但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恰恰是这个“根本”被忽略了。
□举措
清理食品安全“杂标”
全国各类与食品有关的“安全标准”竟达5000个左右。不同内涵的标准并存的现状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纵观食品从销售到入口的整个链条,涉及质监、工商、卫生等众多部门,监管环节多、链条长,容易产生监管死角,暗藏食品安全隐患。就此而言,确保食品安全,完善机制是根本,制定“标准”是前提。
去年底,卫生部启动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发现,除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强制标准外,农业部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商务部门、行业协会等也都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推荐标准或行业标准,全国各类与食品有关的“安全标准”竟达5000个左右。
“这给我们的执法带来很大难度,比如在检查一个餐馆卫生时,当告知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时,对方却说遵循的是行业标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透露,不同内涵的标准并存的现状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一种食品,多个标准”的乱状已经引起卫生部的重视,并着手采取行动。在其近日公布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在清理以往食品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这个“新国标”将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卫生部于今年1月底在京召开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会议称,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并完成相关标准的整合工作。
由148位来自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已经“碰头”,分产品组、食品添加剂组、食品相关产品组、生产经营规范组、理化检验方法组、微生物检验方法组、特殊膳食类食品组、毒理学评价程序组等8个工作组,分专业开展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
·“三小”食品成食品安全“重灾区”
·2013年江西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3465件
·辽宁:城市供暖食品安全等纳入立法计划
·2013年春节期间四川全省食品安全“零事故”报告
·北京城管职责变更 拟负责查处食品安全案
·北京4部食品安全配套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4部食品安全配套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春节期间全国未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预防和遏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研讨会综述
·黑龙江食品安全法规聚焦源头管理
·张立勇代表:全方位构建食品安全法治“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