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政法干警心理压力问题的对策
政法干警是国家的安全卫士。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制度管理,同样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我县曾有3名年轻民警在山西省天镇县追逃途中发生车祸,1名民警不幸牺牲,两名民警身受重伤。消息传来,全体公安民警在为战友因公殉职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深感焦虑。2011年11月17日,我县及时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心理治疗专家朱志先教授对全体政法干警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干警的心理压力。随后,公安局派出的追捕小组20天内辗转8个省市将该逃犯抓捕归案,这是我们缓解干警心理压力的一个成功探索。
有效解决干警心理压力问题,我们还要从强化和提高干警的心理素质入手,对干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促进干警的心理健康,并使其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时期政法队伍的建设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把心理健康问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从队伍建设的角度讲,解决政法干警心理压力应当成为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针对新时期政法干警思维活跃、思
想状况更加复杂的现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社会学乃至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逐渐淡化已形成的不良的心理反应。
(二)密切关注干警的身体健康。医学研究发现,身体健康与否对于承受压力有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因此,要注重完善政法干警定期体检制度,对干警的健康状况,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分析研判,进行预警提醒,确保干警能及时就诊就医。同时,注重在改善体育设施上下工夫,组织干警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干警的身体素质,为干警抵御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
(三)加强干警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政法干警的工作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心理专家到单位办讲座,开展巡回心理咨询等活动,为政法干警提供面对面的心理服务。通过心理咨询、疏导和治疗,及时消除日常工作中累积的心理问题。同时加大对政法干警普遍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为广大的政法干警建立心理档案,制订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其进一步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
(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一是政治上爱护干警。切实解决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法干警的待遇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尽可能地解决职级待遇,近几年,先后分期分批解决了100多人,科级干部占全县政法干警比率逐年提高。二是管理上尊重干警。在分配工作岗位时,尽量做到工作岗位与干警健康状况相适应,并根据干警健康状况的变化适时对其工作岗位进行相应调整,增强工作认同感和责任心。三是工作上保护干警。做到珍视警力,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科学部署工作,掌握工作节奏,不随意下指标、层层加码,避免打“疲劳战”、“消耗战”。四是生活上关心干警。认真落实休假制度,对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工作的干警,尽量安排补休,让干警有多一点时间与家人团聚、交流沟通。
(五)营造和谐的警营文化环境。以干警的心理需要为突破口,找准打造警营文化的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干警文化生活;通过宣扬英雄模范人物,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干警紧张的心理得到休整和放松。结合当前中央政法委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警广泛开展“访贫问苦”、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让干警在献出爱心的同时,找准自己位置,融洽警民关系,体现自身价值。
(六)加强对舆论媒体的正确引导。绝大多数政法干警是好的,他们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但是,极个别媒体没有充分看到广大干警积极工作、无私奉献的一面,而是把少数违纪违法干警的事实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好对媒体的引导,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大力颂扬政法干警的先进事迹和执法为民的具体案例,让社会和大众进一步认同政法干警,使干警得到心理支持,从而减少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
□淮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军华 政法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