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彭水法院工作6年了,我认为渝东南等经济社会后发地区青年法官成长面临困境。”主动要求第一个发言的青年法官谢再守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助理审判员。
2月22日一整天,来自重庆三级法院的10名青年法官、10名青年书记员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政治部主任阳东辰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不念稿子,不讲套话,听真实想法
座谈会甫一开始,钱锋直奔主题:“今天的座谈不念稿子,不讲套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想听听大家最真实的想法。”
谢再守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说:“我们法院2008年以来共流失了20人。其中只有3人是在重庆法院系统内流动,这是重庆法院的损失。”他建议完善法官遴选机制,畅通法院系统交流渠道,让偏远地区的青年法官“有盼头”。
主城区法院的法官也有他的苦恼。来自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民三庭的助理审判员刘文卿说:“我分到业务庭做助理审判员的第一年,就审结了373件案件,法官的生理心理承受力都到了极限。”他希望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引入心理辅导,更多关心法官的身心健康。
钱锋与每一个发言完毕的年轻人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表示,从今年开始,高、中级法院和主城区法院遴选、招录人员,都要留出一定的比例,定向招录偏远地区法院的工作人员。政治部要多倾听青年法官的心声,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缺所需,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想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
“我进入重庆高院13年了,第一次有机会面对面向院长谈一点想法。我很想让院长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我们缺什么,我们需要什么。”重庆高院刑二庭助理审判员陈霞说,她希望有更浓厚的学术氛围、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法官实现学术理想和职业抱负。
綦江区人民法院第四人民法庭的书记员陈锡军认为,法官和书记员每天都面临周而复始的繁重工作,创新是消除倦怠感的良药。法院要重视理论研究,更要重视提出方法的人,重视营造方法提出的氛围。
钱锋说:“年轻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理想。”他认为,法官的理想就是实现公平正义。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案件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尽最大努力坚守法律的底线,尽可能把案件办得公正,这就是法官的价值。钱锋表示,从今年开始,重庆法院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办的素质研修班,也要留出一定比例给青年法官、书记员参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
处理好远与近、虚与实、守与舍三个关系
涪陵区人民法院珍溪人民法庭的助理审判员郭玉梅讲述了她第一次办案的经历。她说:“旁听老法官审案,觉得不过如此,当自己第一次坐在审判台上,真的是手足无措。”她提出,要加大对青年法官的培训,特别是建立导师制度,为青年人的成长选好第一任老师。
钱锋说,青年人要处理好远与近、虚与实、守与舍三个关系。远与近就是理想与现实。用理想来激励斗志而不是抱怨现实,这样的理想才有意义;虚与实就是理论与实践。脚踏实地,积累沉淀,深思活用,才是缩短理论与实践落差应有的态度;守与舍就是坚守与舍弃。对投身的事业、选定的道路、认定的观念不轻言放弃,不心浮气躁,坚守做人、做事、做官底线。同时要懂得舍是得的前提,不断修正错误,才能真正收获成功。
阳东辰认为这次座谈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青年强,则法院强。从青年人的角度来检讨法院工作的得失,这样的工作今后还要多做”。
·重庆高院首发参考性案例
·重庆高院发布第一批参考性案例要求准确把握案例的参考运用原则
·重庆高院召开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重庆高院召开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重庆高院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
·[视频]重庆高院与商业银行联手破执行难题
·[视频]重庆高院与商业银行联手破执行难题
·中基层法院党组书记述职述廉报告工作重庆高院推出“两述一报告”制度
·重庆高院与银行建立网络执行查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