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2012年徐州综治和平安建设综述

2013-02-21 09:54: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持续打造人民满意的综治工作先进地区

——2012年徐州综治和平安建设综述

  2012年9月27日,徐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文达调研综治基层基础工作。

  全国首家“家事审判庭”在贾汪区法院开庭。

  2012年4月14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和谐中国·201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论坛暨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颁奖典礼”在睢宁开幕。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调研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2012年5月21日,苏鲁边界微山湖地区稳定工作第19次联席会在沛县召开,实现苏鲁边界10年和谐稳定。

  孟建柱同志在徐州调研。

  885万余册《公众安全手册》发放到居民家中。

[编者按]

2012年,徐州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法治是第一环境”的理念,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共同治理、依法管理,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断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做强基层基础,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徐州市被推荐为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市”,市综治办被推荐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委政法委被表彰为“全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为徐州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环境。201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GDP总值4016.58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8亿元、增长15.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长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由全省第六位跃居第五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十九位跃升至第三十位。

2008年、2009年、2010年度,徐州市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2012年徐州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又一次向省综治先进市发起冲刺,全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法治是第一环境”的理念,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徐州市被推荐为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市”,市综治办被推荐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委政法委被表彰为“全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责任,考核与激励

平安建设工作,领导重视至关重要。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多次强调要以大发展促进大稳定,以大稳定保障大发展,全面深化平安徐州创建,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徐州特色的平安金字招牌。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并将综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连续7年占比超过10%。市长朱民多次专题调研,解决存在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批示。

健全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年初徐州市委主要领导与各地各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齐抓综治良好局面。

健全立体式全方位考核机制。分类制定考核奖励办法,突出公众安全感提升、典型选树培育、杜绝重大案(事)件等工作,实行工作月调度、季考评,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问题,一对一通报,动真碰硬,不打和牌,年底汇总形成年度考核得分。

健全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将综治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科学发展、镇域科学发展、市级机关综合绩效考核,作为各地各单位年度评先重要依据。

健全重点工作激励机制。突出综治委9个领导小组及23个专项工作组工作,抓好10项社会管理监测指标提升工作,定期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加大通报整改力度。社会管理监测指标在全省位次高于该市“八项工程”在全省综合位次的责任部门,每高出一个位次加5分,每低一个位次减5分。对指标排名在全省先进、苏北领先的,年终直接评为政法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排名处在全省9位以后的,取消年终政法综治工作评先资格。

创新,和谐与平安

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在作风建设、科学决策、问题解决、精细管理上狠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微山湖边界地区连续10年和谐稳定,被中央维稳办称为“全国平安边界建设示范区”。

关键词一:改作风

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推行“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制,建立投诉平台,重点解决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民生实事,受理群众投诉6509件,办结率100%。启动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问责制,对18家单位发出黄色预警卡,公开通报典型事例55起,200余名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三解三促”等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驻点常态化长效机制,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进市上访总量和进京上访登记量持续下降;在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期间实现进京上访“零登记”。

关键词二:把好关

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同不赞同、满意不满意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从根源上减少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稳评工作与环评、安评、能评一起作为项目审批的“刚性门槛”,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实施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采取第三方介入模式,保证稳评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未经评估的项目不得开工,已经通过稳评、群众不满意的项目暂缓实施。凡没有进行稳评的报批事项,市政府常务会一律不予讨论审议。全年报备稳评事项830个,完成815个,完成率98.2%。将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综治考核,季度通报到镇村,倒逼村镇干部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管理。

关键词三:精细化

开展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做到社会矛盾、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等社会管理工作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责任化。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1个、二级网格150个、三级网格2845个、四级网格20983个。开展“幸福家园”创建活动,推进居民小区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等五个方面下功夫。睢宁县大众诚信体系建设、“舞动乡村”活动受到国家和省一致好评。

关键词四:排查化解

认真开展“四项排查”, 梳理问题1527项,化解1425项,化解率96.6%。市“百日百案”活动结案率达100%。省委政法委确认的该市涉府执行案件71件,占全省的32.6%,目前已全部执结。自行排查430件涉府涉村执行案件,执结率为98.8%,提前8个月完成任务。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关键词五:创新机制

“12348”矛盾调处热线,融矛盾纠纷接报、分流、指挥和法律咨询为一体,得到司法部肯定并推广。探索建立的 “全员参与、关口前移、协同作战、主动出击”全员能动执行模式,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广。全面推广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封存制度、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市人大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工作的决定》,建立了信息共享、情况互通、相互协作的执行联动机制。检察机关开展以法律宣传、案件受理、矛盾化解、检察建议、职务犯罪预防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门诊”活动,受到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充分肯定。涉检信访律师介入制度被评为“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优秀事例”。

安全,综治与服务

将提升公众安全感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全面落实入户调查、街面巡防等措施。打黑除恶成效明显,连续7年全省领先。杀人案件连续7年下降,为20年来最低。安全感同比上年提升2.5%。

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徐州构筑街面巡防、卡口堵控、技防监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周边协作“六张网络”,社会面大巡防机制建设受到省内好评。挂牌整治11个重点地区,整治治安乱点74个。开展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侵财犯罪。八类主要案件同比下降10.6%,市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1.2%,杀人案件同比下降16.9%。虚拟社会管控工作进一步强化,网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徐州出台《贯彻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优化学校布局,发展镇村交通,强化校车管理,消除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加强消防宣传“入户工程”,市区“公众消防常识知晓率”同比提高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排出各类隐患9362项,整改率为99.3%。事故死亡397人,同比下降2.5%,各类安全生产指标均在省下达控制指标范围内。

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该市建成9个特殊人群综合管理服务基地、6个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中心。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对644名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收治重点人员379人。1240个村(社区)创成“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建立市级流动人口信息库和重特大案件涉及暂住人口信息通报机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点827个,采集流动人口信息22.8万条,列管重点人员1577人,发布预警信息5665条,做到流动人口重点人员不漏管、不失控。

治理,提档与长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是关键。徐州坚持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综治组织,创新工作方法,稳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三专队伍”和“四项建设”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

提档升级社会管理三级平台。推进县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丰县、睢宁县、铜山区、云龙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邳州市、沛县、贾汪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体已完成。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实行等级化评定,评出15家示范级、30家优秀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推进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1223村(社区)达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规范化标准。县镇两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7.5%。

创新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广沛县、铜山区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做法,通过社会管理信息局域网,实现与各镇(街道)综治办信息联网,实现与综治重点成员单位及维稳重点单位联网。新沂市、睢宁县、鼓楼区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也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持续抓好三专队伍和四项建设。加强专职政法委员、专职保安队员、综治工作人员三专队伍建设,做到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加强农村中心警务室、平安联动网、技防入户、镇(街道)技防监控中心四项建设,以771个农村中心警务室为纽带,做好打击犯罪、巡逻防范、矛盾纠纷调解、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10分钟平安圈”实战效应等社会效应更加明显。

项目,推进与落实

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追求和根本标准,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为契机,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做细33个重点项目。徐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标任务细分为8大类46项,分解到51家责任单位合力推进,在梳理各单位年度申报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校车管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管理、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大众征信管理等33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加以推进,其中20项全面完成,13项完成年度序时进度。

做实项目保障。徐州精心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措施,细化序时进度,落实工作责任,力求工作实效。将5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列为全市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事、4项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大人财物投入,市财政专门拨付300万元“以奖代补”予以奖励。

做优典型培育。徐州确定铜山区、邳州市及11个镇(街道)、14家综治成员单位作为省、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和单位,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积极打造培育亮点品牌。市综治委及其专门(专项)组、成员单位适时召开系统部门会议加以推广,要求由点带面,实现由盆景变花园,提升了社会管理整体水平。

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环境。201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GDP总值4016.58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8亿元、增长15.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长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由全省第6位跃居第5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由2007年的第39位跃升至第30位。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