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名家专栏

天才之死与论文版权

2013-02-21 08:59: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网络上免费资源中的知识含量多一些,人的进步或许更快些,社会的进步或许更快些。

2013年1月11日,美国Aaron Swartz自杀身亡,年仅26岁。他是天才,也是黑客,他被支持者称为“数字时代的罗宾汉”。他14岁参与制定RSS1.0规格,20岁与朋友一起创立了社会化新闻网站Reddit,21岁参与创立Open Library,23岁被哈佛大学聘为研究员。这份堪称辉煌的履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浪花一朵、水滴一颗。

Aaron Swartz一直致力于推动网络信息公开,他的项目中包括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维基百科等等。《纽约时报》称,他的死亡可能跟他被指控在MIT从JSTOR网站上非法下载大量学术期刊文章有关——他有可能面临数百万的罚款和最高35年刑罚。Aaron Swartz的死,引起了互联网界和学术界的震动,尤为突出的是引发了对现行论文版权制度的激烈讨论。在他死后,众多研究人员联合发起了PDFTribute的线上活动,主动在Twitter上公开自己的论文,向Aaron Swartz致敬。这些话题围绕的核心就是:论文的版权到底该属于谁。

这与《孔乙己》里面读书人偷书的事情有点相似,但又泾渭分明,孔乙己偷的是书,Aaron Swartz窃的是知识。洪朝贵在《学者的智慧,期刊的财产,图书馆的业绩或是负担?》中就这一系列事件有简短的问话:“谁是窃贼?谁在促进社会进步?”我不由想到人的进步和社会进步的成本收益问题,直观上看,因为你不能在网络的免费资源中吸取你所需要的足够营养,所以你要用这些资料,你用这些资料是为了个人素养的提升,所以越想获得学识的人投入越多。而恰恰是在这些人个人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更大意义地推动了社会或者社会某一方面的进步。

网络内容对于人的思想就好比一个家庭影响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能要求娱乐、新奇的东西少些,但是我们可以推动网络上免费资源中的知识含量多一些。

社会在进步,早就有知识爆炸的说法,但还有多少人因为资料片面而重复研究,有多少成果上面尘埃渐厚无法发挥应有价值,多少人花了银子买到的相关主题的文章却不是自己需要的内容……著作权法修改之际,能否在论文版权上多加考虑,给求知若渴的人更多的精神食粮呢?学海无涯,多少人不辞辛苦泅渡。有了更宽广的源头,人的进步或许更快些。

(张纵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