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追记倒在执勤哨位上的西藏公安边防战士刘东盟(上)

2013-02-21 08:23: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生长在长江边的刘东盟,用4年的时间,诠释了他与高原边关的情缘。他热爱这片雪山之巅的土地,习惯于从这片土地上汲取力量:累了,钻进羊圈避避风;困了,躺在地上缓缓神,然后继续前进。2012年11月19日,这名年轻的公安边防战士倒在海拔4380米的执勤哨位上,再也没站起来,走完了24年的短暂人生里程。

    “在基层,才知当兵真滋味”

    刘东盟离世后,他的母亲哽咽着说:“他小时候每次照相总说,要能穿军装拍张就好了。”

    2008年12月,高中毕业的刘东盟终于梦想成真:在家乡安徽省铜陵市报名入警,来到了西藏公安边防总队。

    家人知道西藏高寒缺氧,生存条件异常艰苦,多次提醒和劝阻刘东盟。但他一次又一次说服着亲友:“当兵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才有意义。”

    刘东盟因新兵训练各项成绩突出,被分到总队警卫班。在总队机关大门前,刘东盟站一班岗要2个小时至8个小时,站姿挺直如笔,并能熟记总队机关的所有人员、车辆。站过岗亭的执勤战士都知道,换岗后常常累得两眼酸涩,双脚发麻,几乎迈不开腿。但在刘东盟看来,这与他一直想要的“艰苦”还有差距。他甚至认为在警卫班过的是“享福”的日子。

    初衷不改,两年后刘东盟做出一个举动——申请去日喀则支队聂拉木大队机动队工作。机动队辖区寒冷潮湿,海拔3000米至5600米。刘东盟接到调令后兴奋不已,一遍遍给战友解释缘何“有福不享”:“在基层,才知当兵的真滋味。”

    到日喀则公安边防支队聂拉木大队机动队不久,刘东盟又“不安分”了。他找了队长雷声三次,要到最艰苦的执勤点岗位。

    第一次,他充满期待:“我在机关待了两年,来这里就是想去一线。”雷声让他先熟悉一下队部环境,并告诉他在哪里干工作都一样。第二次,他情绪低落:“到西藏当兵,不上一线怎么能知道当的是啥兵?”雷声让他先在队部带兵,帮助新兵进步。第三次,他差点哭了:“我想搞懂基层究竟怎样苦。”看到刘东盟的积极性这么高,雷声终于决定让他去仲宗执勤点当班长。

    一段时间后,刘东盟再次申请前往海拔更高的塔杰林执勤点工作。

    塔杰林执勤点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拉布吉山口,安保防控任务繁重,条件更为艰苦——海拔4380米,空气稀薄,风冷刺骨。

    “碰上突发情况,要快速反应”

    “班长去聂拉木后我再也没见过他。”说起刘东盟,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通勤站警卫班战士吴永文流泪了,“到现在我依然忘不了,我刚入伍时,他帮我解决的各种难题。”

    一天夜里,有几个人突然在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机关门口大吵大闹。新兵吴永文一时间手足无措。得知消息,刘东盟披上大衣飞奔出寝室。“快点把机关大门关上!”刘东盟来到门口,飞快关好大门。最终,闹事者无趣地散去。

    刘东盟告诉吴永文:“一旦碰上突发情况要快速反应,还要牢记,保卫警营安全是我们第一职责。”

    从警4年,刘东盟在战友眼中一直是一名优秀战士,业务上的领头羊。

    高原缺氧导致呼吸困难,给官兵作训带来很大阻力。战友们吃惊地发现,尽管自然条件恶劣,却似乎没有影响到刘东盟:参加完常规作训,他总要做百余个俯卧撑;寒来暑往,他坚持练习格斗术,散打技能闻名全总队;五公里越野总跑第一,好像氧气从来不缺。

    每次有人来请教作训技巧,刘东盟总会倾囊相授并不忘鼓励一下战友。

    来到聂拉木机动队仲宗执勤点,战士们每3天就要回机动队队部背一次物资,刘东盟一次也没落下。

    刘东盟刚到塔杰林执勤点,为尽快熟悉辖区情况又甩开了步子:20多天行程500余公里踏勘,详细掌握全部14条常用通道和7条小路的情况。

    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刘东盟马上又投入到巡逻工作中。守卫的两处山口,常年积雪覆盖,只有羊肠小道可走,坠石不时袭来。2012年6月开始,刘东盟常常身穿防弹衣、戴着头盔,负重数公斤的装备,顶着刺骨的高原寒风,徒步行进10余公里。(记者 史谦)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浙江台州:边防整治“三无船舶”
·广西合浦边防摩托车治安巡逻队小记
·新疆哈密边防夜间救助17名群众脱险
·海南东方边防大练兵助官兵克服“节日病”
·江苏:边防公安确保沿海口岸等平稳有序
·新疆边防官兵在零下23℃寒风中骑马巡逻边境线

·新疆边防官兵在零下23℃寒风中骑马巡逻边境线
·新疆边防查获走私羚羊角3615根
·新疆:阿勒泰边防“马背110”救助四名被困游客
·浙江:台州边防整治“三无船舶”
·乡村边防民警走访:冬日里的温暖
·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平安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