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环保部2011年印发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显示,全国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地下水源保护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但是,有关地方环保部门被地方利益裹挟、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质疑声使得问题的解决看似遥遥无期。环保体制机制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还我们一个美丽中国?
地方环保部门屡遭质疑
针对潍坊环保局调查结果的质疑集中在:即使没有深井排放案例,不代表地下水污染就不存在。山东省环保厅文件显示,当地的确曾经出现过多起污水、废渣乱排乱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新闻晚报》昨天(19日)报道称,其记者暗访潍坊市临朐县多家铝材厂,发现疑似排污井――塑胶管道连着污水池深入地下,还有员工承认所供职企业存在不同形式的地下排污问题。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一直以来都在收集各地企业超标、违规的记录。
马军:我们没有看到过查实的深井排放案例,但确实看到存在通过渗坑、渗井排放的情况,这会对当地的地下水产生很大危害。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包括潍坊也出现过渗坑等排放情况。这样的情况应得到高度重视。
当地的调查还在继续,马军希望社会关切能够倒逼当地给出更加确凿、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
除了山东潍坊,近期多地地方环保部门先后陷入舆论漩涡,从雾霾天气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地方应急机制,到被企业家出20万邀请下河游泳的浙江瑞安环保局长“职责不在己”的托词,本应保护环境的地方环保部门却一再被带上行政不作为、甚至“监守自盗”的帽子,公信力已经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