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最美村医袁建军 捐角膜传递光明

2013-02-20 17:28: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安徽日报 

  “感谢袁建军,要不是他的角膜,我的左眼球早被摘除了!”2月4日,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病房,重见光明的张奶奶激动地对记者说。

  69岁的张奶奶来自池州东至农村,左眼因角膜穿孔致盲。1月28日,她和另一位来自黄山农村、左眼失明的小朱同时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移植了袁建军捐献的角膜。术后,两人于春节前出院回到了家。

  2月17日,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主任屈志国告诉记者:“小朱左眼的视力恢复到0.06。手术前他总是不想让别人看到那一只失明的眼睛,如今他的外观好看多了,下一步就要找女朋友了。 ”

  为两位患者带来光明的袁建军是宣城市广德县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1月24日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从小患病,在乡亲们救助下长大

  1月25日上午,袁建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德县举行。袁建军的父母和妹妹要求丧事简办,只通知了一些亲朋好友和袁建军生前的同学前来参加。然而,乡亲们知道后还是纷纷自发前去吊唁,他们都想再看看好村医建军,他走得太早了,只有37岁,还有许多患者在等着他看病……

  袁建军1976年出生在广德县誓节镇向胜村。小建军从小体弱,经常感冒发烧,11岁时因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脏病。当地的医生说必须做手术,否则小建军将来生命会有危险。可袁家非常贫困,袁建军的母亲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精神疾病,多年来,家里为母子俩治病已花光了所有,哪来的钱为袁建军做手术呢?

  乡亲们听说后,自发筹钱送到袁建军家里,3元、5元、10元……就这样凑齐了袁建军的手术费。父母带着小建军奔赴上海儿童医院。当时,袁建军的妹妹袁建慧只有8岁,她回忆说:“父母带着哥哥到上海治病去了,家里只有我和70多岁的奶奶。多亏了村里的大叔大婶,他们每天都来帮咱家挑水、种地、做饭……”

  经过上海儿童医院的积极治疗,小建军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因为他年龄小,暂时不宜做手术。回到家后,懂事的建军将捐助自己的亲戚和乡亲的名字,仔细地记在一个本子上,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答这些恩人。

  当上村医,村民都喜欢找他看病

  1996年,袁建军从广德卫校毕业后来到石鼓乡卫生院,当上了乡村医生。

  在石鼓医院,袁建军虽说是内儿科医生,可是在乡村医院就是全科医生。那时,常年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袁建军劳累过度病情就会复发,严重时嘴唇发紫、喘不过气……身受病魔折磨的袁建军深知患者的痛苦,因此对病人很体贴。有一次,一个小孩吃东西卡在咽喉,呼吸困难,咽喉分泌物很多。袁建军就用嘴去吸痰和异物,最终将小孩成功救治;一些老年病人便秘,大便几天解不出来,袁建军就用手将大便一点一点抠出来;还有的孤寡老人住院,无子女照顾,袁建军就为这些患者端屎端尿。冬天为体弱病重的患者诊疗时,袁建军常常先把听诊器放在手里捂热后,再去为患者听诊……

  袁建军还常常到村民家出诊。广德属山区丘陵地形,石鼓乡地理偏僻,袁建军出诊大都靠步行,还要翻山越岭。 “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是否认识,不管男女老少,建军是随喊随到。 ”袁建军原来的同事,现为誓节中心医院办公室主任的金海说。

  乡亲们都喜欢找袁建军看病,他是恢复执业医师考试后第一批考上的执业医师。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工作之余,袁建军半脱产在皖南医学院成教院学习。

  2003年,袁建军拿出几年的积蓄,去浙江湖州二院做了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他憧憬着身体能好起来,为乡亲们多做点事。

  然而,正当他在事业上追求进步时,可怕的病魔再一次袭来。

  弥留之际,捐献角膜造福他人

  今年1月10日,袁建军的心脏病再次发作,被紧急送到县医院。抢救几天后,奇迹没有发生,袁建军基本上处于昏迷状态,仅靠呼吸机维持。

  在他清醒的时候,他要求父母把他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帮助他们重见光明,也让他去世后能继续“看”这个温暖的世界。袁建军的父母、妹妹含泪答应了他的要求,父亲在捐献角膜志愿书上代他签了字。

  1月24日下午,袁建军不幸因病去世。省红十字眼角膜库的工作人员取走了建军的角膜,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 1月25日追悼会后,袁建军的同学把建军生前用过的眼镜、手表、针灸用的针和两本内科学书籍放进骨灰盒里,让建军的心爱之物陪伴他在九泉之下。

  袁建军的妹妹袁建慧告诉记者:哥哥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所以很早就对家人说,哪一天他去世了,就把角膜捐献出来,帮助他人重见光明。在家里,哥哥是大孝子,对父母很孝顺,这次患病前,哥还主动对母亲说,平时他们精心照顾他,很过意不去。 “哥哥可能觉得在世的日子不多了,每天起早为母亲熬粥。母亲看到哥哥瘦弱的身体,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袁建慧还说哥哥很热爱生活,“为了锻炼身体,哥哥喜欢骑车旅游,广德城乡山山水水几乎都去了。另外,他在单位也是好医生,这也让我们全家感到骄傲,遗憾的就是哥走得太早,只有37岁。 ”

  袁建军一生没有结婚,据了解他是怕自己的病连累别人。

  袁建慧还说,他们小时很穷,街上邻居经常为他们家捐款,建军都会记在笔记本上,说只要自己在,他都不会忘记,以后一定会报恩感谢,可是建军“失约”了,他竟然先离开他的父老乡亲了。

  袁建慧告诉记者,虽然哥哥去世了,但是她会挑起家庭重担,照顾父母安度晚年。她希望更多人像她哥哥那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1月25日晚,记者采访了广德县红十字会秘书长仲义。他说,袁建军是该县也是全省第一位捐献眼角膜的医生,令人感动。

  2月17日,省红十字眼角膜库主任屈志国告诉记者,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病致残,其中大多数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然而由于角膜供体匮乏,每年只有少数病人有幸成为角膜移植的受益者,而成千上万的病人只有在黑暗中苦苦等待。同时还有很多急性角膜病患者或者突发状况受伤的人,因为短期内没有角膜源而导致终身失明,无法挽救。

  屈志国说,因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眼角膜捐献举步维艰,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我省捐献角膜的志愿者逐步增多。我省红十字眼角膜库自2008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68位志愿者实现了身后捐献角膜的愿望,给100多位患者带来了光明。 “希望更多人能在身后捐献角膜,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 ”(通讯员 陈蔚然  记者 王晓雨)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安徽日报:好规矩如何能匡正世风
·暴雪来袭 安徽交警力保安全畅通
·安徽淮北表彰6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徽合肥 志愿服务应有保障
·安徽宿州法院提高审判透明度增强司法公信力
·安徽出台规定改进司法作风

·安徽出台规定改进司法作风
·安徽淮北:汇青春力量 创文明之城
·安徽出严规为国内公务考察瘦身
·安徽合肥民警踏雪走访社区
·安徽泗县公安局副局长因网曝“婚外情”等问题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