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制度变革才是环境“拐点”到来的必要条件
中国青年报:有一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说法,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恶化;但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拐点”,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有人据此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环境问题可能会得到“自然”解决。您怎么看?
周珂:我们的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在历史发展中,发达国家到这个“拐点”时,环境质量开始改善了,但是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减轻了吗?这次如此大范围的雾霾,恰恰证明经济发展到了所谓的“拐点”区域,我们的环境问题不但没得到改善,反而在急剧恶化。
这里就需要分析,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是怎么“拐”的。以日本为例,早在1992年,他们就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环境立法中,在生态保护、环境责任赔偿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规定。在这一时期,许多欧美国家也都修改完善了环境立法。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发达国家环境改善的“拐点”也不是自然而然就到来的,它伴随的是环保制度上的巨大变革,这才是所谓环境“拐点”到来的必要条件。
中国青年报:下一步,我们的环保制度应该怎样变革?
周珂:最重要的是要让环保工作走上法治轨道,在环境保护中强调公民的权利,而非仅强调政府管理。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这一提法为我们环保法律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政治指导,接下来需要的是在实践中尽快促使这一变革的发生。(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