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旨在夯实基础
进一步完善联调机制,和谐衔接,主动衔接,可以提高调解效率并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各级联调组织,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提前参与,积极化解;对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邀请其他调解组织联合进行调解。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人民法院聘用了特邀人民调解员,承担法院与基层组织之间的联络工作。同时,法院、司法行政部门还主动与公安、劳动、国土、卫生、城建、民政、环保等矛盾多发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通过发挥行政部门熟悉政策的优势和司法调解约束力强的优势,互联互动,促进了涉及行政管理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而在织密这张调解网络的同时,我省从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角度,于2010年强力推进了全省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的建设。
2010年7月21日,省综治委在丹东市召开了现场会,通过让来自全省各市、县区的综治办负责人实地参观振兴区花园街道、振安区珍珠街道、边境经济合作区浪头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和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太平社区、同兴镇龙母村综治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加速推进各地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建设。
据曾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位综治办负责人介绍,当时推进这项工作的初衷,不单是考虑到矛盾的多样化、复杂化,同时还是由于当时的乡镇(街道)一级党委、政府职能还没有真正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乡镇(街道)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导致不少矛盾和问题“领导批来批去,部门推来推去,报告转来转去,群众跑来跑去”,却得不到很好解决,致使一些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个体问题演变成群体问题、治安问题演变成刑事犯罪问题等等。
作为先行的丹东市,高度重视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当年市委副书记、综治委主任5次主持召开县(市、区)综治委主任协调会议,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党委、政府在财政紧张的状况下,积极筹措1200余万元资金,投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确保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的建设质量。
而作为工作中心的人员,也纷纷破格配备。以丹东为例,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增设了政法综治委员,副科级,进同级党委班子,全市增设的90名政法综治委员,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1岁,为了让他们发挥出职能作用,丹东市通过岗前培训等形式,让这股新生力量尽快进入了状态,投入到基层矛盾化解的实践中去。
丹东市的现场会后,全省各地纷纷掀起建设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的热潮。截止到目前,全省各地已经全部建立起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做到了工作中心有人管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正在运行的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为各地矛盾化解、源头预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据一位常年在县区做综治工作的人员介绍,虽然绝大部分中心实行了综治、信访、司法集中办公,也制订完善了中心管理、运作制度,但在实际运作中,各部门之间的磨合还不够到位、配合还不够协调,使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排查化解,小矛盾演变成大纠纷甚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还有的中心各组成部门认识不高。对中心分流的矛盾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予调处,或草草了事,把球踢回综治办,最后矛盾还得靠综治办来解决。另外,有些地区的办公经费很难保障。在中心建设过程中,有的县(区)仅仅给予乡镇街部分经费资助,其余的由乡镇街自行筹措资金,这样,对于经费比较紧张的乡镇街来说,“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资金不足,“中心”的正常运作缺乏有力保障。
由此可见,完善调解网络,保证基层联调的合力作用更加势在必行。在实施“三调联动”中,离不开基层的各个调解组织,例如在我省很多县市区、乡镇街道都有人民调解指导中心,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甚至在企业事业单位也成立了调解委员会,还有其他人民调解团体。在市、县两级政府及行政部门也设立行政调解组织。除了建立统一规范的司法调解组织,如今基层法院基本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在诉前、诉中都有专人负责调解工作。同时借助基层信访大厅和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或者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平台,使调解网络不断完善。
·北京中关村:企业家也是调解员
·河北邢台:以和为贵的诉前调解室
·黑龙江:价格争议有了行政调解平台
·河南禹州:司法调解助农民工顺利回家过年
·甘肃“三调联动”调解交通事故4.7万起
·毛超峰指出:调解是化解群众矛盾重要一环
·毛超峰指出:调解是化解群众矛盾重要一环
·甘肃天水:社火成了“矛盾调解员”
·甘肃天水“和雨东”试水民间调解
·广西柳州:“女子移动调解室”温情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