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辽宁

辽宁基层矛盾联调化解机制综述

2013-02-20 16:18: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调解工作做到田间地头

微笑调解温暖百姓

    在前不久召开的今年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有关推进平安辽宁建设的部署中“要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几年,我省对基层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资源的整合,切实推动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检察室、综治办、维稳办等基层单位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有效发挥了其在平安辽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基层矛盾化解意义重大。

    本期,我们着眼于我省的基层矛盾特点,跟随基层矛盾联调化解的发展脚步,与平安辽宁建设者再一次亲密接触。

    有人在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会有矛盾存在。

    无论是村里的一条垄、一块地,还是邻里的几句口角,磕磕碰碰的事如同生活变奏曲一般,总是在和谐的旋律之中掺杂着。

    而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有的被热心人劝说几句,气儿消了,矛盾也就化解了;有的没有被及时开导,憋气窝火导致矛盾升级,甚至因为这点小矛盾而闹出了人命。

    辽宁人,这个在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性格直爽、刚烈,处事直接,这点对化解矛盾倒是有利的,啥事儿说开了也就消气了。可是,反作用也很明显,摩擦走火的事儿较南方城市更为突出,这也是我省命案发案数大幅度高于南方同类地区的原因之一。

    以往在村里或社区,谁家跟邻居有个矛盾,街坊邻里都会略知一二,村里、社区里辈分高的人出面说和说和,基本也就顺着台阶下来了。这些和事老在农村和社区的威望高,确确实实为早期矛盾的化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相邻关系、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多发性纠纷日渐突出,这些也就超出了热心人的“和事”范畴。

    就在这个时候,司法调解员的作用日渐显现。专业的法律知识,经由土生土长的调解员入情入理的讲解,被调解一方更能欣然接受,这种既有热心又兼备法律知识的调解人员成为了基层矛盾化解的主力军。

    然而,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利益观念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仍不断地存在着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因征占地补偿等因素引发的矛盾不是一个部门、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那么,当矛盾出现,单凭一个调解员已经无力解决的时候怎么办?

    近年来,调解理念已经引起我国政法部门和执法者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要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由此看来,在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建设中“调解”二字寓意深刻。

    因此,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的构建,诉前调解等矛盾联调机制的陆续出台,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北京中关村:企业家也是调解员
·河北邢台:以和为贵的诉前调解室
·黑龙江:价格争议有了行政调解平台
·河南禹州:司法调解助农民工顺利回家过年
·甘肃“三调联动”调解交通事故4.7万起
·毛超峰指出:调解是化解群众矛盾重要一环

·毛超峰指出:调解是化解群众矛盾重要一环
·甘肃天水:社火成了“矛盾调解员”
·甘肃天水“和雨东”试水民间调解
·广西柳州:“女子移动调解室”温情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