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2月19日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检察机关要加大反腐力度,要依靠群众反腐,要借力媒体网络肃贪反腐。
对于最高检的这一公开承诺我们首先得赞一个,赞的原因是这样的承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从中国当前的形势看,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反腐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激烈的社会情绪是对承担着反腐重任的相关部门的无形压力。而网络反腐作为最有效、最流行的反腐方式把举报线索公开化了,责任部门敢不敢查、能不能查、查到什么程度都在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这其实是一种有形的压力。检察机关的这一承诺等于是把有形的压力和无形的压力都扛了起来。近一段时间,网络反腐集中爆发,各种举报线索层出不穷,但人们对一些案件的查处结果却不太满意,抱怨也颇多,检察机关在这个时候敢于主动提出要借力媒体网络肃贪,勇气可嘉、令人钦佩。
当然,敢于公开承诺,就要保证兑现,光说不练不如不说。检察机关要真说真练就要有制度作为硬件以保证承诺的兑现。综观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引发公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检察机关借力网络肃贪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有举报就要一查到底。人们把经过新闻媒体报道而拖了很长时间没有查处结果的反腐举报称作“烂尾”。在网络反腐中,“烂尾”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烂尾”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反腐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有好事的媒体将近期的“烂尾”新闻作了一个统计,并作出总结称,网络反腐遭遇到了“有关部门”“热回应、冷处理”的阻击,也就是说回应媒体报道的态度很积极,但处理工作却遥遥无期地拖下去,一直到人们忘了为止。检察机关要借力网络肃贪,就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只要有网络举报就要查,而且还要一查到底。虽然这样会增加检察机关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但却是检察机关赢得民心,树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地位的关键。
其次,有查处就要有回应。其实所谓“烂尾”的网络反腐,有的并不是真的烂了尾,很多时候是查处了但没有及时向媒体通报,结果让媒体返回头来找后账。有查处就必须要有回应,哪怕是查出了一名党的好干部,也要给媒体和举报人一个交待。虽然网络反腐的命中率很高,但举报不实的情况也很多,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公之于众,更要把处理的理由讲清楚,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那种含含糊糊地调离岗位,稀里糊涂地另有任用最容易让人生疑,这到底是在袒护一个坏干部,还是在保护一名好干部呢?
最后,我们的制度还要解决一个由谁查的问题。网络反腐举报的对象大多是现职官员,无论是慑于权势,还是碍于面子,这种查处都是很尴尬的。网曝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占地2600平方米建豪宅,有关部门给出的答复是已拆除了围栏,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是已经处理了,还是正在遮掩呢?谁又会天真地认为对此“人民群众满意”了呢?所以,面对网络举报由谁查处也是一个制度设计的问题,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所谓的查处很可能最后就会因为无法避嫌而落空。
我们相信检察机关提出借力媒体和网络肃贪,是出自司法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司法理念,而让人民群众满意不仅仅是政治宣示,更要有制度跟进。借力网络肃贪,让人民群众满意,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自然就会提升满意度。(烨泉)
·最高检:今年反腐力度加大 将借力媒体网络反贪贿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借力媒体网络反贪贿
·最高检:2013年借力媒体网络反贪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