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平安中国行系列报道③
智能防控全时空 不法分子有“心得”——“无锡的车不敢偷”
无锡宜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记者 徐 隽/摄
无锡市新区旺庄街道高浪社区居民活动站。记者 徐 隽/摄
江苏省无锡市是全国最早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无锡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推出了一系列平安建设新举措。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感知科技”被广泛运用于平安建设中,无锡市构建了以信息化为主导,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一化三平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先后两次被中央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关城门”,让不法分子插翅难逃
“各单位注意!一辆车牌号为苏BOW9×××的黑色本田盗抢嫌疑车进入我市。现在启动‘关城门’预案,请各巡逻车、治安卡口开展查控!”
一串急促有力的指令从步话机里传出,民警们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进入战斗状态。
“13时38分38秒,车辆经过S342;13时43分19秒,车辆经过S342—犊山路……”13时50分,嫌疑车辆被成功截获,4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控制……
这是记者1月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宜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的场景。整个过程是前不久一起真实案件的实战回放。
为犯罪嫌疑人布下天罗地网的正是近年来无锡市打造的“3·20”工程。所谓“3·20”工程,是指在全市道路上建立车辆抓拍系统,市区主要道路每3公里抓拍一次,国道等城市外围道路每20公里抓拍一次。
“通过连续抓拍,在市公安局公安、应急、交巡警三级联动的平台上,便会形成目标车辆的行动轨迹。民警可以随时调取车辆的抓拍图像,查看车牌号和驾驶员情况。”宜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周军介绍,路面上的车辆很多,如果使用普通的监控系统,很难在茫茫车海中发现问题车辆,而“3·20”工程系统可以智能化地判断车辆情况。记者看到的这辆盗抢嫌疑车车牌号在公安部统一系统中有了记录,它一进入无锡市内,便被监控系统自动锁定并报警。
“只要犯罪嫌疑人开车来到宜兴,就插翅难逃了。”周军说,近3年来,宜兴公安利用“3·20”工程协助破获案件2500余起,查获犯罪嫌疑人2800余人,其中破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116起。
“3·20”工程不仅在破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共安全保障方面也大显神通。无锡市惠山区为85辆校车装上监控探头,每隔3分钟自动向区校车接送服务中心指挥控制平台传回实时照片,方便监督驾驶员按照规定安全驾驶,查看车上学生的定员、定座和上下车情况。同时,指挥控制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语音系统,与驾驶员即时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