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环线四川平武段,有一群年轻的“85后”交警,他们每天坚守在海拔2800余米的二道坪交警执勤点,以严格公正的执法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将 “魔鬼路段”变成了平安通道,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生命守护神”。
每年冰雪期达180余天,连续八年零重大事故、零拦路抢劫
九环线平武段全长168.7公里,是一条旅游黄金线路,更是一条维系群众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平武段也是九环线上最险峻、事故多发的路段,每年冰雪期达180余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其中有一段长约26公里的山路,全是坡道,很多地方都是超过300度的 “回头弯”,被过往群众称为“魔鬼路段”。
平武段开通之初,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旅客遇险等案事件频发。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平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火溪河中队于2004年5月在二道坪建立了公安交警执勤点。8年多来,二道坪交警在这条“生命线”上书写了零重大事故、零拦路抢劫刑事案件的纪录,打通了一条平安通道。
几年来,坚守二道坪、守护“魔鬼路段”的交警走了一茬又一茬,但牢记使命、坚守岗位、忠实履职、倾情服务的“高山雄鹰”精神却一直传承着。“高山雄鹰”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现在传递到了7名“85后”手中。3名交警和4名协警每天坚守在这里,他们以二道坪交警执勤点为家,巡逻、执勤、宣传、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每当暴雨侵袭、大雪降临时,二道坪的交警们都知道一场挑战、一场硬仗即将来临。面对大自然下达的一道道“警令”,他们不曾畏惧、不曾退缩。
2010年8月12日夜,平武普降暴雨,九环线彻底中断,被困群众和滞留旅客安全告急……次日凌晨2时许,一场与暴雨抗衡的战役打响。执勤点的每名民警都站在最危险的山体下、最泥泞的道路上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实施交通管制、救援被困车辆、排险疏堵、转移群众。每名民警都是超负荷运转,20余个小时未能睡眠休息。
二道坪交警执勤点的民警坚持每天上路巡逻执勤,雨雪无阻,仅去年一年就出警巡逻数千人次,纠正违章车辆810余辆,排查整治道路隐患数百起,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
三年救助遇险、受困车辆数万辆,救助驾乘人员十万余名
2011年1月13日,当时正值冰雪封路,一辆大货车因安装防滑链不当,行至一弯道处时,前轮掉入边沟,整个车子横在路面,丝毫不能动弹。货车两端一辆接一辆的车子不断涌来,前后车辆足足排到几里以外,整个路面被堵得水泄不通。
此刻,一辆被堵在中间的轿车内传出呼救声。正在此处执勤的二道坪交警连忙上前查看,只见车内一女士已经昏迷。交警凭着多年的经验,第一时间判断,这名女士属高原反应,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否则将危及生命。一场与时间博弈的救援就此展开。但警车也寸步不能挪动,情况万分紧急。此时,有的民警背着患者,有的民警发动未被堵住的车辆送,有的民警联系附近单位的警车和120前来接应,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名女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这样的救援故事几乎天天都在上演。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1月至今,二道坪交警执勤点共救助遇险、受困车辆数万辆,救助驾乘人员10万余名。
“我在这条路上跑了很多回,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有交警帮忙。”货车驾驶员陈鹏说,他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收到一张温馨提示卡片,上面印有行车注意事项及交警执勤点的报警电话,这里的交警是他们的“保护神”。
二道坪交警执勤点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倾尽真情为群众提供帮助,夏季对每辆过往的车辆进行冲淋降温,确保车辆及驾乘人员安全;冬季道路冰雪覆盖,路面打滑,执勤民警就在路上铺起草垫,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他们还长期教授过往司机通过此路段的驾驶技巧,强制要求疲劳司机休息,为过往驾乘人员提供开水等服务,把群众口中以往的“魔鬼路段”打造成了如今的“温馨路段”。
吃水难、吃饭难、取暖难、入眠难,再苦再累也无悔
在海拔2800余米的二道坪交警执勤点生活、工作、学习,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吃水难,山河封冻,民警只能砍冰取水,各种虫子、渣子数不胜数。
吃饭难,氧气稀薄,一日三餐吃夹生饭是常事,冬天吃上新鲜菜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更多的时候就着干菜、咸菜、冻菜下饭;在旅游黄金周和险情频繁的汛期,民警们连饭都无暇做,一日三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取暖难,每年的10月左右,二道坪就开始下雪了,一直要持续到次年的4月左右。在最冷的“三九”天里,用电取暖根本起不了作用,只能用大量柴草生火取暖,然而取暖用的柴草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乡下买来拖运上山。
入眠难,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夜晚气温最低可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民警很难入眠,还要随时准备接处警,根本不能安睡。
但是,这些困难都难不倒长年坚守在二道坪交警执勤点的这帮热血青年。
“我选择,我无悔。”这是二道坪交警执勤点民警的口头禅。(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杨 建 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