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正途

2013-02-20 08:37: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建立社会调查机制 打造考察帮教平台

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正途

图为西城检察院安排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家长进行亲情会见。(资料图片)

今年2月18日,19岁的少女王某终于等到了检察官向其宣布不起诉决定的一刻。

2年前,王某与男友寻衅滋事,无故殴打他人,造成受害人轻微伤。当公安机关将王某抓获时,王某一度认为“这辈子完了”。然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对她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少女的心中又重新点燃了希望。

在考察帮教期间,办案检察官、社区司法社工等指导她进行公益劳动,帮助她梳理情绪、认识错误。逐渐地,王某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深刻反省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重新树立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挽救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使命所在。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更应注重对涉案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工作。”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索华说。

社会调查,为案件提供更充分的参考依据

作为北京的基层检察机关,西城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80%都是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他们在北京大多没有监护条件,往往无法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以及相对不起诉决定。如何尽可能保护这部分孩子的合法权益,是西城检察院多年来开展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工作时着重思考的问题。

李某,一名17岁的东乡族少年,2011年11月孤身一人来北京打工,在一家公司当上了保安。可是,来北京还不到半年,李某就犯事了。2012年3月的一个晚上,李某看见路口有个背着挎包的孕妇正在等红绿灯,他一时起了贪念,猛地抓住挎包就要跑。孕妇一边死死抓住挎包的背带不松手,一边大声呼喊求救。李某猛地将其踹倒在地,可还没跑出去多远,就被闻讯赶来的群众逮个正着,扭送到了派出所。

在公安机关,李某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然而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李某却翻供了:他不承认有踢踹被害人的行为。而且李某大部分时间都以沉默对待检察官的讯问,企图用沉默逃避自己的罪责。

为什么李某来北京不到半年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李某要对检察官如此抵触?带着这些疑问,检察官与司法社工一道对李某开展了社会调查工作。为了实地了解李某成长的环境,他们没有选择“电话调查”、“委托调查”等方式,而是远赴李某在甘肃省的农村老家。

在这地处偏僻的乡村里,检察官了解到李某的父亲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阿訇,李某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从小就深受宠爱,小学毕业后就一直闲散在家。得知李某的事情后,其父十分痛心,委托检察官录下了一段视频,希望李某能认识罪责、好好改造。当李某看到父亲的视频时,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如实供认了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社会调查,是通过全面了解其生活经历和所处环境,了解犯罪成因和条件,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西城检察院依托专业的社工组织,对本地、外地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同步开展了“无差别”、“全覆盖”的社会调查制度。对于外地籍的未成年人,西城检察院还要求承办检察官到其户籍地或者长期居住地进行全面调查,以解决传统的“电话调查”、“表格调查”等方式存在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足等问题,为案件办理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参考依据。截至目前,西城检察院已经对49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了社会调查工作。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西城检察院还首创了“在押表现”考察制度,要求公安机关在移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随案移送犯罪嫌疑人在押表现反馈情况,检察院监所部门定期与在押嫌疑人谈话,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并将考察结果作为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以及向审判机关提交量刑建议、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参考依据。

考察帮教,让犯罪轻微的孩子不带着污点回归社会

2012年7月3日,西城检察院与共青团西城区委共同设立了北京市首家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考察帮教中心——“新起点”实践中心,将社工和企业引入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开辟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帮教、挽救的新渠道。

“实践中心的入驻学员必须是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西城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王媛媛介绍说,根据学员构成情况,实践中心分别设立了仁助实践中心和爱心企业实践中心两部分。仁助实践中心主要吸收具有北京市户籍的非在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具有外地户籍、以北京市为经常居住地的非在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他们将接受西城区仁助社会工作事务所司法社工的帮教考察,在事务所进行公益劳动,并接受其他多种方式的考察和教育。爱心企业实践中心则主要面向具有外地户籍、在北京市无固定住所的非在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企业为他们提供食宿并派专人进行监护管理。他们也将接受专门人员的帮教考察,在企业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等。“由此也实现了对外地户籍与北京户籍未成年人权益的平等保护。”王媛媛说。

18岁的徐某是“新起点”仁助实践中心接收的第一位考察学员。由于讲哥们儿义气,徐某帮朋友围堵、殴打他人,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移送西城检察院审查起诉。经过审查,西城检察院决定对徐某开展考察帮教工作。检察官与专业社工组成了考察帮教小组,对徐某的个案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具体的帮教考察方案。从第一次接受考察帮教到之后的数月中,考察帮教小组的成员们轮流与徐某共同进行公益劳动,打扫卫生、观看法制教育短片,还为他辅导成人高考的英语课程。在考察帮教期结束后,徐某给检察官写了一封信:“我现在还很自由,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回报父母、检察官和朋友对我的爱与付出。”在经历了因涉嫌犯罪而被拘留,又被学校劝退辍学的惨痛经历后,徐某在“新起点”实践中心终于找回了正确航向。如今,他正在一边打工、一边为成人高考做准备。

截至目前,西城检察院已经安排了4名被考察人在仁助实践中心接受考察帮教。他们每人被要求进行至少10小时的无偿公益劳动,每月与社工进行至少一次的面谈,每月至少作一次书面思想小结,同时积极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旁听庭审、参观看守所、法律常识学习等活动。

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宋蕾说:“‘新起点’实践中心的设立为犯罪轻微的孩子能够不带着污点地返回校园和回归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材施教的考察帮教模式、量身定做的职业培训机会,让这些犯过错误的孩子能够在忏悔的同时掌握一门技能,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者 彭 波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