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法院法官雪中送炭,将刚刚执行回的赡养费交到两位老人手中。
为了回应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近年来,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几番求索,几番探寻,把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力点锁定在推行我国优良的司法传统——“马锡五审判方式”上。
下乡村,深入群众调查案件事实;重调解,贴近群众力促案结事了;普法制,提高群众依法维权能力……这些被无数司法先行者反复磨砺出的闪光经验又一次在希望的田野上得到生动演绎。
■“老马在哪儿?
俺要当面谢谢他!”
2012年11月22日一早,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来了一群人,敲锣打鼓煞是热闹。
领头的是河南疃镇的韩建国老汉,只见他手拿一面锦旗径直走进民二庭庭长赵学军的办公室。
“老韩啊,我不是说了吗,不用送锦旗了。”
“送红包你不要,请吃饭你不去,这锦旗你要再不收,俺就找你们院长去!”
老韩是个直脾气,说着就往外走,被赵学军一把拉住了。
“俺得好好谢谢你,是你帮俺洗清了‘冤屈’!”
“大爷,真要谢呀,您就谢马锡五吧,我们都是在学习他呢。”一旁的书记员小田打趣说。
“老马在哪儿?俺要当面谢谢他!”
老韩梗着脖子,一脸认真,逗翻了在场的所有人。
老韩不知道马锡五是谁,但“马锡五式的法官”确实帮他洗清了一场“不白之冤”。
2012年5月,老韩被同村的老李一纸诉状告到法院,理由是,老韩从他开办的烟酒门市赊购了500元的烟酒,一直赖账不还。
起诉时,老李还向法院提交了老韩亲手书写的欠条。
面对指责,老韩赌咒发誓称钱已经还了,只不过当时碍于情面,没有要求对方当面撕毁欠条。
一方言之凿凿,并手握欠条;一方信誓旦旦,却空口无凭。
事实似乎一目了然,就连老韩仿佛也感觉这官司是输定了,一气之下放下狠话:“要是落下个赖账的恶名,俺也没脸活了,一头撞死得了!”
承办该案的赵学军并没有急于开庭。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他觉得案件事实应该不会像现有证据呈现出的那么简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赵学军说,“我和合议庭成员杨鹏飞、王仲雷一起走访了当事人的乡邻和当地村干部,他们普遍反映老韩为人耿直、厚道,不像赖账不还的人,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韩李两人以前曾因住宅排水问题起过争执。”
心里有了底,调解工作就有了方向。赵学军将“远亲不如近邻”的情理和滥用诉权将受制裁的法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老李听,最终使其悔悟,承认系因住宅排水一事心中不忿,因此从家中找了一张已经还款但没有撕毁的欠条报复老韩。经过批评教育,老李主动撤回了起诉,还当面向老韩道了歉。
一场闹剧至此真相大白,老韩守得云开见月明。
曲周县下辖342个行政村,农村群众受文化程度所限,大都证据意识淡薄,举证能力欠缺,而且相较于程序正义而言,更看重实体公正。因此讲求“深入乡村,走进群众中调查案情,借助群众力量化解纠纷”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成了审理农村地区案件的最佳选择。
为保障下乡办案活动顺利进行,曲周法院实行了“两倾斜、两补贴”政策,即在人员保障和警车使用上向办案一线倾斜,对干警外出办案产生的就餐和燃油费用进行补贴。
据统计,2012年曲周法院所支出的各项办案费用较上年增长了约10%,由此换来的是办案周期的大幅缩短和服判息诉率的显著上升。
■“我有一个网友是法官!”
曲周法院民三庭有个“调解控”,他就是民三庭庭长杨敬勇。无论多么棘手的案件,只要到他手里,他总要想方设法去调解一番。
为提高调解成功率,杨敬勇自修了《大众心理学》,掌握了多个乡镇的方言土语,甚至还“玩”起了QQ。
他的QQ好友中有个叫“玉树临风”的网友,曾经是让他“魂牵梦萦”的人。
“玉树临风”真名叫李华,是曲周镇城关人。去年,两口子闹别扭,妻子一气之下跑到法院起诉离婚。
李华万万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当上了“被告”,而且还是被自己妻子给“告”的,又羞又恼的他瞒着家人一声不吭地跑到南方打工去了。
他一走不要紧,可苦了杨敬勇。
很明显这是个“怄气”官司,依着杨敬勇的脾气,是一定要想办法促使双方和好的,可被告找不到,这调解工作就无从下手。
杨敬勇找遍了李华的父母和亲朋好友,都没打听到他的下落。那段时间,李华是他“做梦都想见到的人”。
一次,杨敬勇到李华家向他父母了解情况时,无意中发现墙上糊的报纸上有一串数字,不像电话号码。经他父母同意后,杨敬勇将这串数字抄了下来,找人一打听才知道是个QQ号码。
杨敬勇如获至宝,自己也申请了一个QQ号,经联系确认该QQ号确为李华使用。经过近一周的“网聊”,李华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表示愿意和妻子“谈一谈”。
可是调解不是一两天的事,万一辞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回来和妻子谈得又不理想咋办?李华还是有顾虑。
考虑到李华的情况,杨敬勇决定“将‘网聊’进行到底”。他找到李华的妻子,一起通过QQ聊天展开调解,并说服双方父母帮助说和,最终促使小两口重归于好。
案件办结了,但是杨敬勇与李华的“网聊”并没有结束。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了困惑,李华都会和这位法官网友聊聊,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
每当工友们称赞他懂的多时,他都会骄傲地说:“我有一个网友是法官!”
如今,在曲周法院,像杨敬勇一样会使用QQ、MSN、微博等“时髦”通讯工具,还能听懂、用好网络流行语的法官不在少数。
“曲周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80%以上发生在‘80后’之间,这部分年轻人流动性大、叛逆性强,利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沟通工具和语言,促使双方达成调解,修复受损的家庭关系,进而推动乡风文明、村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不就是‘马锡五审判方式’调解艺术的精髓所在吗?”杨敬勇说。
“俺服俺儿子,
更服法官!”
我国农村地区法治基础薄弱,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觉悟和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之举。
“在普及法律知识,树立司法权威方面,‘马锡五’做出了大贡献。”曲周法院院长李延国表示。
在南里岳乡,提起王富贵和王东伟父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因有二:其一是这爷俩开了一家百货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其二是爷俩一个比一个“犟”,自己认准的理九头牛都拉不回。
百货店里有一笔货款一直要不回来,爷俩决定通过“打官司”要回货款。但在具体“程序”上,爷俩有了分歧:老王觉得应该先疏通好“关系”,再上法院起诉;小王则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稳赢的官司,没必要疏通什么“关系”。
爷俩针尖对麦芒,谁也说服不了谁。
小王索性直接到法院起诉了,气得老王丢下一句:“你要是能要回钱来,俺就服你!”
起诉后的第三天,承办该案的法官李秀美就上门了解情况了。速度之快,不单老王,就连小王也大感意外。
在接触过程中,李秀美发现王家父子对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此次诉讼维权也仅是凭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朴素观念。而且,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在王家父子这样的农村个体经营户中并不少见。
李秀美决定以此案为“样本”,给王家父子和其他个体经营户上一堂“法制课”。
一个月后,此案公开审理,但庭审现场不是设在法院的审判庭,而是设在百货店前。
李秀美在庭审过程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还在庭审后对王家父子生意往来中存在的合同约定不明确、账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庭审吸引了附近许多商户前来旁听,有的人还拿来了小本子认真记录法官讲解的内容。
庭审后不久,王家父子就如愿拿到了货款。从没服过软的老王心悦诚服地说:“俺服俺儿子,更服法官!”
近年来,曲周法院的法官们经常像当年的马锡五一样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办案,在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借助庭审现场以案说法,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制宣传,发挥审判的辐射效应。
“让农村群众信仰法治,善用法律,建设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李秀美道出了曲周法院所有法官的心声。(高晓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