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曲周演绎

2013-02-19 13:44: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曲周法院法官雪中送炭,将刚刚执行回的赡养费交到两位老人手中。

    为了回应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近年来,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几番求索,几番探寻,把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力点锁定在推行我国优良的司法传统——“马锡五审判方式”上。

    下乡村,深入群众调查案件事实;重调解,贴近群众力促案结事了;普法制,提高群众依法维权能力……这些被无数司法先行者反复磨砺出的闪光经验又一次在希望的田野上得到生动演绎。

    ■“老马在哪儿?

    俺要当面谢谢他!”

    2012年11月22日一早,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来了一群人,敲锣打鼓煞是热闹。

    领头的是河南疃镇的韩建国老汉,只见他手拿一面锦旗径直走进民二庭庭长赵学军的办公室。

    “老韩啊,我不是说了吗,不用送锦旗了。”

    “送红包你不要,请吃饭你不去,这锦旗你要再不收,俺就找你们院长去!”

    老韩是个直脾气,说着就往外走,被赵学军一把拉住了。

    “俺得好好谢谢你,是你帮俺洗清了‘冤屈’!”

    “大爷,真要谢呀,您就谢马锡五吧,我们都是在学习他呢。”一旁的书记员小田打趣说。

    “老马在哪儿?俺要当面谢谢他!”

    老韩梗着脖子,一脸认真,逗翻了在场的所有人。

    老韩不知道马锡五是谁,但“马锡五式的法官”确实帮他洗清了一场“不白之冤”。

    2012年5月,老韩被同村的老李一纸诉状告到法院,理由是,老韩从他开办的烟酒门市赊购了500元的烟酒,一直赖账不还。

    起诉时,老李还向法院提交了老韩亲手书写的欠条。

    面对指责,老韩赌咒发誓称钱已经还了,只不过当时碍于情面,没有要求对方当面撕毁欠条。

    一方言之凿凿,并手握欠条;一方信誓旦旦,却空口无凭。

    事实似乎一目了然,就连老韩仿佛也感觉这官司是输定了,一气之下放下狠话:“要是落下个赖账的恶名,俺也没脸活了,一头撞死得了!”

    承办该案的赵学军并没有急于开庭。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他觉得案件事实应该不会像现有证据呈现出的那么简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赵学军说,“我和合议庭成员杨鹏飞、王仲雷一起走访了当事人的乡邻和当地村干部,他们普遍反映老韩为人耿直、厚道,不像赖账不还的人,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韩李两人以前曾因住宅排水问题起过争执。”

    心里有了底,调解工作就有了方向。赵学军将“远亲不如近邻”的情理和滥用诉权将受制裁的法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老李听,最终使其悔悟,承认系因住宅排水一事心中不忿,因此从家中找了一张已经还款但没有撕毁的欠条报复老韩。经过批评教育,老李主动撤回了起诉,还当面向老韩道了歉。

    一场闹剧至此真相大白,老韩守得云开见月明。

    曲周县下辖342个行政村,农村群众受文化程度所限,大都证据意识淡薄,举证能力欠缺,而且相较于程序正义而言,更看重实体公正。因此讲求“深入乡村,走进群众中调查案情,借助群众力量化解纠纷”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成了审理农村地区案件的最佳选择。

    为保障下乡办案活动顺利进行,曲周法院实行了“两倾斜、两补贴”政策,即在人员保障和警车使用上向办案一线倾斜,对干警外出办案产生的就餐和燃油费用进行补贴。

    据统计,2012年曲周法院所支出的各项办案费用较上年增长了约10%,由此换来的是办案周期的大幅缩短和服判息诉率的显著上升。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