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作为管理者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承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抵御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公共安全的实践活动,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必须注重社会管理创新。然而,在平安建设中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着眼于基层、立足于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2012年,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在基层社会管理上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围绕不断深化“三防”建设和健全完善综治工作机制,搭建起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机制与平台,依靠和组织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进行平安建设。截至目前,都江堰已创成二星级平安乡镇6个、一星级平安乡镇累计达20个、平安社区(村)231个,形成了全市共创共享平安建设成果的良好局面。
平安人防:网格化布警实施主动防控很给力
将网格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社会面防控,2012年9月在蒲阳镇试点推行网格化布警。3个月以来,全镇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较2011年下降22.9%,不仅提升了群众见警率,更增强了治安防范效能。
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将全镇划分为三个网格,全面整合综治群防力量建立三支队伍,在公安派出所的统一协调和社区民警的指导督促下,对应网格下沉开展工作。白天,综治队员在网格内分组开展日常巡逻,协助宣传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增强群众自防意识;夜间,他们按照既定点位线路蹲点守护,配合开展突击检查和设卡盘查,集中整治“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并取得一定实效。此外,针对壹街区网格内体育广场周边较为偏僻、防范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专门修建了治安岗亭,抽调9名综治巡逻队员,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开展巡逻防控,及时为群众提供帮助,配合公安派出所最大限度提升接处警效率。
平安物防:推广开放式小区管理经验显成效
针对城市“三无”(无围墙、无门卫、无人值守)院落隐患多、管理难等问题,都江堰曾在幸福镇莲花社区探索出“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模式。2012年,随着都江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铺开,“落实对‘三无’院落等治安薄弱环节的防范措施,推广社区治安管理防范先进经验”被写入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政府激励、社区组织、民主参与的方式,促使这一经验在城区开放式小区管理工作中得以迅速推广。
所谓开放式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即根据地理条件对开放式小区的部分出入口实施围墙物理隔离,形成相对封闭的若干居民院落。在此基础上,指导建立小区群防队伍,完善小区内的门卫室、停车棚、消防安全、小区监控等配套设施,以及日常管理、门卫值班、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通过收取一定的物业服务费用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目前,该经验已在幸福镇所辖的220个院落成功推广,仅去年就累计投入资金897万元完成了138个院落的改造;同属城区的滨江街道龙潭一号院、安顺小区A区13栋、安顺小区9号院、灌温路48号院以及灌口镇的部分散居楼栋也相继推行了这一做法,成效日益显现。据统计,2012年,都江堰市城区范围发生的入室盗窃和机动车被盗案件数较2011年下降了近5成。
此外,都江堰还将未配套社(村)改资金的44个城市社区,按照每年5-10万元的标准,全部纳入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的补助范围,这势必推动包括“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内的防范经验在更大范围内顺利推广实施,促使全市治安整体防控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平安技防:农村集中居住区有了“天眼”更安全
向峨乡莲月社区的杨家院子是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和城里的住宅小区相同,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社区警务室内,治安巡逻队员只需坐在监控台前动动手指,就能通过54个全方位摄像头实时掌控各处的治安状况。
早在去年1300余名村民刚刚入住之时,莲月社区居委会就已着手探索农村社区实行物业化管理的新路子。通过公开选举组建起社区业主管理委员会,逐步建立了治安巡逻、保洁防疫、后勤服务等4支管理服务队伍和《管理经费公示制度》、《门卫值班制度》、《监控制度》等9项制度,在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每人每年缴纳80元物管费的标准最终被确定下来。有了这笔固定收入作为物业自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村改资金更多的用到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才有了结余添置监控设备,提升社区的技防水平。村民主动参与管理,居住区的环境好了,大家迁入新居也倍感安全。
平安机制:“三色管理”为治安巡防添动力
翠月湖镇民兴社区,在警务室的外墙上有一块特殊的长方形牌子。牌子中央的圆形图案类似一个手表的表面,不同的是这个表面没有时间刻度,而是被“红、黄、绿”三色平分,没有计时用的时、分、秒针,取而代之的是一根可用手指拨动的白色箭头,箭头的前端指向绿色。不止这里,翠月湖镇下辖的每个社区,都能见到这样的“三色”牌。
按照都江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3月,翠月湖镇率先试点实施了“三色”治安管理新机制。由镇综治办、维稳办、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共同组织考核,根据社会治安防范、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情况,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一月一评。评定结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并通过“三色警示牌”在各社区警务室进行公示,而箭头指向的“红、黄、绿”三色则分别代表该社区的治安状况等级为“高风险”、“低风险”或“平安”。
及时公开治安状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和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更为当地治安巡防工作增添了无形的压力与前行的动力,促使社会治安防控效能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以社会管理推动平安建设,都江堰创新的不仅限于此。在滨江街道安青社区探索推行的“前后台互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正在进一步扩大试点,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以及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运作;建立起巡更器考核夜间巡逻防范机制,在城区小街小巷设置了115处移动式爆闪装置和200余个巡更器点位,确保巡逻队伍防范作用发挥良好,夜间防范能力和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对治安满意度和压发案工作实行综治、公安“双线考核”,促进综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出台《关于群众举报破案线索和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促进专门机关实施精确打击,努力形成犯罪分子无路可逃、无法藏身、无处遁形的局面……2012年,都江堰刑事发案较2011年下降6.1%,“110”违法犯罪警情下降5.8%,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