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毒校服案引关注:谁来为孩子的安全把关

2013-02-18 19:02: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闻晨报 

    教育部门:只负责核价,难把质量关

    校服不能强制订,有学校多年前已取消征订

    “毒校服”事件引起了很多家长对校服质量的吐槽。如何把好校服的质量关,成为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更有家长提出,是否一定要穿校服呢?

    记者昨天从市教委了解到,校服并非统一征订,市教委也有规定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征订校服。在本市,已有学校多年前就取消了订校服,还有学校仅规定周一升旗仪式或相关主题活动必穿校服,其他时间不作硬性要求。

    订校服由学校自行决定

    昨天中午,市教委通过其新浪官方微博(@上海教育)表示,将通过“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把质监局的抽查结果告知本市各学校,提醒各校在校服采购过程中注意选购质量合格的产品。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市教委没有文件规定过全市中小学需要统一订购校服,校服征订工作都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

    昨天,市教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立即将本次抽检结果通报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并要求各学校认真对照检查,绝不能采购已被 抽检出不合格的校服产品。对已采购不合格校服产品的,各区县教育局要指导相关学校向提供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交涉,依法维护学校及学生的合法权益。

    不懂服装,无法监管质量

    昨天,黄浦区教育局计财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校服都是由学校自己找厂家订购,教育局只负责核价,即一年做几套、不能超过多少钱,但服装的质量问题,因为教育局方面不懂服装,所以无法监管。

    该人士表示,两区合并之前,校服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由区物价局来监管的,具体的流程是学校自己先找到校服生产厂家,然后上报教育局,教育 局来核实价格,然后物价局会请来服装专业机构检验校服质量,检验通过后再批给学校。不过两区合并后,具体由谁来监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目前还是个空白。

    杨浦区分管后勤的副局长也表示,几年前多数区县学校的校服在教育局的三产校服厂订,近年来取消了教育局的三产公司后,由学校自行采购校服。至于校服的质量,主要是质量监督部门在管,教育局是协管。

    校服限价,厂商不愿做

    据了解,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都会联合下发有关通知,确定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允许收取的代办服务性收费项 目,其中,规定了校服价格。根据普陀教育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按照上海市物价局文件要求,校服价格由区物价部门在规定的最高标准下予以核定,其中高中学校自 制校服的,每套不能超过25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制校服的,每套不能超过150元。但是不少学校和家长都反映,价格定得有些低了。

    “一名学生一年所有的校服加在一起不能超过450元。”昨天,中心城区某公办初中的校长表示,校服价格限制很多,所以选择也很有限。由于利润太低,很多服装厂家不愿意做校服,愿意做的厂家中也就不排除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记者手记]

    谁来为校服质量负责

    新学期前夕,欧霞“毒校服”事件如巨石投水,在许多学生家长心中激起层层恐惧的浪花:如果这样的校服穿到孩子们身上,岂不危害健康?

    质监部门说,将抽查结果通报了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说,校服征订权下放到学校,学校应把关,为学生维权;学校说,确定厂家时看过有关资质。看来,各方“各尽所能”。

    那么,该为校服承担责任的除了欧霞,就该是学生家长了:谁叫你当初签了购买校服自愿书?显然,这违背常理!十足的黑色幽默!出钱买的是校服,而不是致癌物。

    且不谈校服美丑,究竟,谁来为校服质量负责?作为家长,以下问题亟盼回答——

    为何一家多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厂家,为啥校服照做不误,难道背后站着个比老虎还厉害的武松,能否真正地搞个“黑名单”震慑一下?

    校服生产厂家的资质如何确定,有无统一的准入门槛,为何九成以上是蚱蜢般的小企业?

    有人说校服是“买过的性价比最差的衣服”,校服的定价原则能否适度公开,招投标时企业做出过什么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承诺吗?

    校服生产过程中有无监管,抽查能不能前置,从而既减少企业“犯案”几率,也减少开学前检查出校服不合格对学生的影响?

    “校服便宜但质量不高”一直为家长诟病,部分厂家做校服偷工减料,夏季不吸汗,冬季不保暖,有关部门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校服限价适当放宽,使校服在提高质量安全上留有更大的余地?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回应与解决,责任就在各方的头顶盘旋,谁也别嚷。责任就是,让学生穿上质量合格的校服。

    链接·芳香胺有多毒

    专家介绍,在一定条件下,含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分解还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种芳香胺类,这种染料在与人体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其 有害成分易被皮肤吸收并在体内扩散,然后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物质混合起来,发生还原反应,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恶性肿瘤,易 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