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救火式”监管难治海南旅游乱象

2013-02-18 16:19: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5日,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假日观察:海南旅游高回扣背后利益链》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连夜派出3个调查小组,对涉案旅行社和导游进行调查取证。目前,涉嫌违规的海南奥林匹克旅行社,已被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2月17日《海南日报》)

    春节是各地游客到海南度假的高峰期,但五花八门的宰客手段,却让原本开心惬意的海南之行成了“花钱买罪受”。媒体记者披露的情形让人震惊——“八菜一汤”标准人均不到10元、回扣金额普遍超过50%、承诺的四星酒店成了空头支票、潜水拒绝交钱拍照将“享受憋刑”等。

    应该说,在媒体曝光后,海南有关部门从严从快查处违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这种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坚决的。但问题是,种种旅游乱象会因此得到根治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去年春节期间,就曾有网友发微博称海南游宰客严重,在三亚吃海鲜,三个普通的菜被宰近4000元,邻桌客人点了一条鱼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该帖很快激起网友热议,随后涉事海鲜店被勒令停业整顿,有关部门还对海鲜排档和旅游购物点进行了专项整治,签订诚信承诺书。岂料,一年后的今天,宰客之风又在春节黄金周卷土重来,甚至大有变本加厉势头。

    “媒体曝光——舆论关注——部门查处”,这已然成为很多新闻事件的惯有规律。有关部门闻风而动严惩当事者,固然能大快民意,能给媒体和社会一个交代,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监管,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当回扣、欺客、强买强卖等,成为行业潜规则,因媒体曝光而被查处的小概率风险,难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相关旅行社和个人依旧有恃无恐。再者,海南旅游乱象不是一天两天了,有关部门究竟是浑然不知还是熟视无睹?其表现出来的后知后觉,一次次跟在媒体后面救火,无疑让监管的威严大打折扣,到头来,只会长宰客的威风,灭游客的信心。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在许多国家,对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暴风骤雨式的运动式管理,是普遍常见的,进而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问题发生之前,是‘政府最小化’状态,政府对市场上发生的破坏游戏规则行为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问题发生后,是‘政府最大化’状态,政府几乎耗费所有的资源去应对某一问题,整个市场则为此停摆,政府与市场都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这番话说得很好。运动式专项整治,整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等风头一过,各种问题又会沉渣泛起。具体到海南游乱象而言,“救火式”监管,不仅无法有效保护游客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海南旅游岛品牌的长远发展,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形象,可谓“三输”。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当海南游沦为“海难游”,需要的不是监管层面的小修小补,而是制度层面的刮骨疗毒。

    一方面,要引导旅行社建立科学合理的组团标准、导游薪酬制度,改变“零团费、零工资”现象,避免低价揽客向导游转嫁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旅行社、导游退出机制,投诉率和媒体曝光率较高的企业和个人永久禁入旅游行业;此外,还要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于游客举报投诉,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保持对宰客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内地游客赴港旅游被珠宝店“软禁”受辱
·人民时评:“旅游门”拷问真相困境
·杭州“旅游警察”朱平:我就是闲不住
·海南严查火患确保冬春旅游消防安全
·海南法院助推国际旅游岛绿色崛起
·黑龙江绥芬河:旅游投诉车解难题

·黑龙江绥芬河:旅游投诉车解难题
·海南:坚决打击旅游季节盗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