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张海峰:奉献中,战友情更深,警民意更浓

2013-02-18 15:43: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口述:张海峰(河南省济源市公安局北海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

整理:任宗民

【关键词:担子】

面对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的社区警务,我在问自己:能挑起这沉甸甸的担子吗?会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自己能带好这支队伍吗?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关键词:坚守】

老冯说,他是个农民的儿子,能走出大山到军营、再转业到警营,全靠党的培养教育。特别是走进公安局的大门后,每一次出警看到老百姓期盼的眼神,每一起案件侦破后听到老百姓感激的话语,都鼓舞着他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关键词:疼痛】

如今,天气不好时,杜国齐身上的伤口仍疼痛难忍。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张过口,在北海分局一干就是8个年头。2012年6月初,他又主动选择担任北海社区警务队新蟒园社区警务室民警。

【关键词:吃苦】

李开封是黄河岸边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体谅人、特别能干事,用他的话说:“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没有价钱可讲的。”

履新·忐忑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自己真有点底气不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转眼间,我走马上任北海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已有半年多时间,至今我还十分清晰地记得2012年6月刚上任时的情景。那时,我挥别昔日沁园分局治安大队朝夕相处的战友,怀揣着一纸调令,走进了北海分局社区警务大队。1999年,我从警校毕业后来到济源市公安局,干过特警、交警,还在治安口上干过,如今来到社区警务大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自己真有点底气不足。

面对迎接我的18名新战友,我记不清当时我的“就职演说”都说了啥,只记得整个演讲大概用了不到3分钟时间。当天晚上,躺在值班室的木板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一轮明月,听着不时传来的阵阵蛙声,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之前,在特警支队时金戈铁马的火热、在交警岗位指挥交通时的从容、在治安大队检查公共娱乐场所的忙碌,一桩桩、一幕幕,离我远去……

如今,我和18名战友将要负责北海和玉泉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社区警务,23.8平方公里的面积,10余万的常住人口。面对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的社区警务,我在问自己:能挑起这沉甸甸的担子吗?会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自己能带好这支队伍吗?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忙碌·奉献

赢得了辖区10万父老乡亲对我们工作的满意

一阵阵汽车喇叭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简短的工作晨会后,战友们各自下到自己的社区,开始了忙碌的社区警务工作。进百家门、访百家人、办百家事、解百家忧,我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熟知了辖区的治安状况,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纠纷,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老百姓的心里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

有付出必定有回报。半年多来,我们的辖区实现了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半年多来,我和战友共化解纠纷380余起,采集人口信息8万余条,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10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多达1万余人次,为群众做好事1200余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10万父老乡亲对我们工作的满意。

面对各级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作出的表扬和批示,面对老百姓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和感谢信,面对战友们在全市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竞赛中取得的一个个好成绩,我非常激动和感恩!我要感谢很多人,但最最感谢的还是我的18个战友、18个兄弟姐妹!

战友·团队

我愿满怀深情地讲述我的战友亲民爱民的故事

我们的团队里有日复一日在户籍窗口为老百姓服务了10多个年头的李晓静、卢娜,有老民警赵庆元、“机灵鬼”贺朋,还有其他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的社区民警和协警队员们。感恩之余,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我愿满怀深情地讲述我的战友亲民爱民的故事。

冯维光:

辛勤耕耘24个年头

1989年,冯维光来到济源市公安局工作,当年告别军营走进警营时才20岁出头。24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

24年里,他不知多少次走遍了玉泉街道办事处的村村寨寨和每一户百姓家;24年里,他和战友们接了多少次警、查处了多少起案件,化解了多少起矛盾纠纷,已经无法统计,但是,在他24年的工作日记里,却密密麻麻记载着他的大量工作,可他目前每月仅拿着1500元的工资!

24年里,他有过不下10次的机会,可以找到一份薪水高而且有头有脸的工作,但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老冯说,他是个农民的儿子,能走出大山到军营、再转业到警营,全靠党的培养教育。特别是走进公安局的大门后,每一次出警看到老百姓期盼的眼神,每一起案件侦破后听到老百姓感激的话语,都鼓舞着他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2012年,老冯化解邻里纠纷58起,对辖区的800名暂住人口、近百家出租房屋、19家宾馆和30家公共场所实行了“四实登记”,采录各种信息6.8万余条,辖区没有重特大案件发生,老百姓满意度大大提升,他连续3个月被市局评为“信息采录能手”。这些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老冯的无私奉献和付出。

当谈起他的家庭,老冯两个眼圈就发红:“我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老冯6岁失去了母亲,老父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4人抚养成人。因工作忙,他陪伴如今已80岁高龄老父亲的时间很少很少。老冯一直有个遗憾,当年孩子读中学时曾多次提出要去看看王屋神山的美景、逗逗太行山上可爱顽皮的猕猴,但孩子的这些愿望一直没能实现。这一遗憾至今仍时时困扰着老冯,老冯解释说,“当时家里太穷,紧巴巴的几百元工资维持一家老小的开支,哪里舍得花钱游景区。再说,当时派出所人手少,根本脱不开身。”

老冯说,眼下,他要趁自己身体好,人熟、地熟、情况熟,要为社区警务多干点事。这就是老冯,我从内心深处要感谢的冯大哥!

杜国齐:

从没向组织张过口

杜国齐1989年应征入伍,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戍边15个春秋。因工负伤后,他无法适应高原艰苦的气候环境,2004年8月脱下军装走进了警营。如今,天气不好时,杜国齐身上的伤口仍疼痛难忍。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张过口,在北海分局一干就是8个年头。2012年6月初,他又主动选择担任北海社区警务队新蟒园社区警务室民警。

新蟒园社区是我市最早的居民小区,建设时间大多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楼院建设质量差、功能不全,特别是当年小区内10多家企业改制后,小区就成了脏乱差点位。楼与楼之间密密麻麻的天线网,黑乎乎的楼道无灯无光,臭水四溢的下水道,想建哪儿就建哪儿的小屋,管理困难、案件高发、居民怨声载道。面对如此困难重重的局面,杜国齐没有退却,39栋家属楼、168户居民家,他一户户走访了解民意,走访十几家企业。他的诚心感动了北海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改制后的多家企业业主,争取到了小区改造所需要的30万元资金。如今小区楼院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为确保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杜国齐又一户户做工作,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选出了18名楼长,成立了业主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小区管理办法。当社区业主委员会的牌子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揭牌时,辖区居民个个乐得满脸阳光灿烂,杜国齐当天就收到了小区居民写给他的20封感谢信!

李开封:

黄河岸边走出来的农家子弟

李开封和我是警校同学,我俩1999年从警校毕业后,一起走进了济源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大门,后又一同来到了交警支队工作,2012年6月又携手步入了北海分局社区警务大队。他任社区警务大队副大队长,我任队长。

李开封是黄河岸边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体谅人、特别能干事,用他的话说:“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没有价钱可讲的。”

社区警务大队班子调整后,社区警务室人手少,开封二话没说,自己主动兼管望春园社区的警务工作。我怕他又抓业务又要亲自下社区,工作量太大身体受不了,他却嘿嘿一笑说:“老同学,干活哪有累死人的!”

李开封负责的社区里有一所中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之前不是太好。开封走马上任后,直接从校园周边环境和学生知法学法抓起。他找老师和校领导座谈,深入学生家中征求意见,和学生交朋友。

上任半个月后,他便找到了学校治安秩序混乱的症结。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挑起了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担子,坚持每周给孩子们上法制课,自己编写情景剧,还和学生们一起当演员,寓教于乐,生动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半年多来,参加学校法制课情景剧宣传演出的学生多达200人。

如今,这所学校的学生遵纪守法,学习氛围浓厚,市委领导和学生家长都给予高度好评。开封还主动协调消防、治安等多部门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秩序,为孩子们静下心来读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去年9月,18名考上重点高中的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给开封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谢意。

[责任编辑:季上平]